第673章 達者為師(第2/2頁)
章節報錯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
大概過去了十分鐘的樣子,將筆記本翻到最後一頁的陸舟,忽然合上了手中的硬皮筆記本。
“這樣吧,”看著老先生笑了笑,陸舟將筆記本還給了他,“百聞不如一見,我在這裡說得再多,也是紙上談兵。在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我不妨先帶你去看一眼那東西究竟長什麼樣。”
聽到陸舟的提議,坐在會客室裡的三個人,都不約而同的愣了下。
尤其是那兩名研究員,眼中浮現了一抹深深的驚訝。
將他們的表情盡收眼底,陸舟臉上浮現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正如他所預料的,海軍裝備研究所的人並不信任這種技術,或者說並不相信他真的完成了可控聚變的小型化。
雖然張院士可能沒有這麼想,完全是抱著虛心請教的想法來的,但先前踏進這間會客室內的陸舟,從老先生旁邊的兩名研究員眼中,看到了明顯的不信任,或者說懷疑。
當然,這種不信任倒不是針對他本人,僅僅只是針對於他所提出的理論。
即便他是諾貝爾獎得主,是凌雲勳章的獲得者,但聲聚變的概念也實在是太前衛了點。
尤其是冷聚變這東西的名聲不太好,八十年代的時候不少國家都因為這玩意兒吃了“沒文化的虧”,華國也是一樣。導致現在一提起冷聚變,大家本能覺得是在騙人。
而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幾乎絕大多數炒作這個概念的研究機構或者個人,就是在拿著一點勉強稱得上跡象的東西在騙經費。不過要是因此就斷言實現這玩意兒絕無可能,那也未免犯了“預設立場”的毛病。
在與人相處的時候這沒什麼問題,但科學研究中預設立場卻是萬萬使不得。
畢竟站在時間的高度上,一切在兩百年前看起來不切實際的幻想,到了現在基本上也都已經被實現了,甚至比想象中的還要誇張……
從某種意義上而言,聲聚變並不算是冷聚變的範疇,畢竟腔內氣泡瞬間溫度的峰值已經超越了太陽核心溫度,怎麼看和冷這個字都不太搭邊。只是相對於整個反應堆而言,整體執行在10001300攝氏度下的堆芯裝置,相比起盤古堆的上億度高溫而言,已經稱得上是涼快了。
所以,在看到關於這臺聚變裝置的實驗資料之後,整個海軍裝備研究所船舶動力實驗室,幾乎沒幾個人相信這玩意兒是真的。
“那臺聚變裝置……就在這裡?”張建榮院士驚訝地看著陸舟,開口說道。
陸舟拿出手機看了眼,微微一笑。
“實驗堆的原型當然不在這裡,不過我們這裡有更厲害的傢伙。”
坐在張建榮院士旁邊的研究員微微皺眉。
“更厲害的傢伙?”
陸舟點了下頭。
“嗯,跟我來一趟,你們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