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之後,他輕輕放下了手中的圖紙。

“這就是……那個聚變電池的實驗堆模型?”

“是的。”站在老院士的旁邊,面無表情地男人點了下頭,“東西我們已經送到,請在這裡簽下字吧。”

張建榮院士沒說話,只是伸手拿起了一支鋼筆,在那個男人遞過來的檔案中負責人一欄簽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後將檔案還給了那個男人。

那個男人點了下頭,將檔案收入懷中,然後一刻也不做停留地轉身向門外走去。

總參的人走了之後,實驗室裡的氣氛稍微輕鬆了些許。

坐在旁邊的實驗桌前,一名帶著眼鏡的研究員忍不住輕聲感慨。

“難以置信……盤古堆動員了幾乎全國上百家的核物理研究所以及相關施工單位,在技術路線明確的前提下,也足足花費了一年的時間才搞定那個盤古堆的大專案,沒想到這個直徑不到兩米多的柱子,就把這個問題重新解決了一遍。”

“任何技術的難點都難在從無到有上,”坐在旁邊的一張桌子前,一名髮際線略高的研究員隨口說道,“聚變電池和真正意義上的聚變堆還是有些不同的,無論是在發電的功率上還是能量的利用效率以及成本上。”

“無論如何,有這項技術,對咱們艦艇的續航能力都將能帶來飛躍性的提升。”

“是啊。”

圖紙目前全都在張建榮院士的手上,除了坐在這兒閒聊之外,實驗室裡的研究員們也沒有別的事情可做。

根據往常的慣例,等工作正式開始了之後,張老先生才會根據課題的情況給他們分配具體的任務,每個人的任務和接觸到的資料都是不同的。而在此之前,圖紙上的東西對他們來說一樣是嚴格保密的。

盯著圖紙看了很久,張建榮院士罕見地沒有給出任何指示,而是在思忖了片刻之後,忽然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明天我去一趟金陵。”

聽到這句話,先前還在閒談中的那名研究員,意外地看了老院士一眼。

“去金陵?”

張建榮神色凝重地點了點頭。

“嗯。”

“這是一條全新的技術路線,和我們一直以來在嘗試的磁約束路線截然不同。”

聽到這句話,實驗室裡的研究員們,臉上紛紛露出了詫異的表情。

截然不同的技術路線?

在此之前,他們所有人都以為,陸教授不過是想辦法把磁約束裝置做的更小了,卻沒想到他竟然另闢蹊徑地走了另一條路線!

“為了避免出現疏漏,關於這些圖紙上的東西,我還是和陸教授面談一下好了。我會帶幾個人一起過去,至於其它人,先做好準備工作,等待我的通知。”

聽完了張建榮院士的話,那個坐在旁邊實驗桌前,髮際線略高的研究員下意識便問道。

“什麼時候出發?”

張建榮不假思索回答。

“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