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的時間安排在了一個星期之後。

這段時間以來,陸舟基本上都在忙於可控聚變的小型化專案。

為了提高工作液體中氣泡的溫度峰值,陸舟和聲學研究所的幾名老教授還嘗試改進了超聲波生成器,透過去掉了生成器上的聲懸浮穩定裝置,提高了超聲波中荷載的能量,將作用在氣泡上的最大聲壓從15倍大氣壓提升到了30倍。

當然,這麼做不是沒有代價的。

去掉了聲懸浮穩定裝置,溶液中的氣泡就沒法在容器的中央穩定漂浮。

不過聲致發光原本也不需要氣泡一定得穩定漂浮在容器中的某個位置,所以這點副作用也就無所謂了。

更新了實驗裝置之後,陸舟立刻帶著盛憲富他們再次重複了實驗,分別使用了氙、氘氚混合物兩種氣體,觀測了氣泡的溫度以及關鍵的中子回收率。

將完成的實驗報告遞到了陸舟的手中,盛憲富臉上帶著喜憂參半的表情,開口說道。

“情況仍然稱不上樂觀,瞬間溫度的峰值最大大概能夠達到一千萬開爾文,不過最低卻只有五十萬開爾文左右。”

翻看著手中的實驗報告,陸舟皺了下眉毛。

“偏差這麼大嗎?”

盛憲富表情凝重地點了下頭:“透過黑體輻射觀測到的溫度變化相當不穩定,也不知道是我們的觀測手段出了問題,還是別的什麼原因。”

如果能夠讓每一次氣泡的塌縮都到達一千萬開爾文的高溫,考慮到體積收縮等因素,以脈衝點火地方式讓聚變反應穩定發生還是可以的。然而

陸舟繼續問道:“中子增殖率呢?”

盛憲富遲疑了一下:“有所提高……但距離穩定的可控聚變還差得很遠。”

陸舟沉思了一會兒,開口問道:“新的實驗容器準備的怎樣了?”

盛憲富:“核工業集團那邊已經完成了,大概明天就能送到。”

聽到這句話,陸舟的臉上的表情總算是舒緩了幾分。

將實驗報告擱在了桌上,他開口吩咐到。

“今天的實驗就到這裡好了,明天檢查裝置。等後天,直接上液鋰。”

盛憲富表情嚴肅點頭。

“是!”

正如陸舟透過計算所預料的,當使用密度較輕的液鋰作為工作液體時,其在聲致發光上的表現確實超過了濃硫酸和水溶液。尤其是在通入氘氚混合氣體的時候,作用在氣泡表面的聲壓出現了顯著的提高,最大達到了31.7倍的大氣壓。

然而,工作在七百攝氏度環境下的液鋰,終究還是太過活潑,實驗比原先用濃硫酸的時候危險了數倍不止。

尤其是第三次實驗,由於操作員在電解重水和超重水製備氘氚混合氣體時不慎混入了微量的氧氣,導致通入氣體的瞬間容器內頓時竄起了一串火苗。

也幸虧混入氧氣的劑量不大,實驗室裡的幾名研究員反應也算是及時,才有驚無險地把實驗室給搶救了回來。如果真要是熔穿了工作容器,導致容器內的高溫液鋰直接接觸空氣,到時候別說是實驗室了,只怕炸塌幾面承重牆都是輕的……

總之,從那之後,整個高等研究院的人,看盛憲富他們的眼神都不一樣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很快到了採訪的當天。

在金陵大學數院的辦公室裡,陸舟見到了CTV的採訪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