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們生產的的最新盾構機,主要材料用的是鈦合金,組裝後總重量只有50噸。適用於低重力環境,可在月壤最大20米深處掘進,月面強子對撞機的隧道就是用這東西挖的。”

此刻,站在陸舟旁邊的,是一位約莫五十歲的老工程師,工牌上寫的名字叫陳永亮,職務是副經理兼技術主管。

從他身上的工服來看,他不是屬於太空梭裝配中心的,而是屬於華鐵集團旗下子公司。

航天和鐵路這兩個詞聽起來似乎好像不太搭界,但事實上這已經是上一個時代的事情了。

從月面強子對撞機專案啟動開始,華鐵集團便從地面的高鐵、磁懸浮軌道專案,跟隨星空科技的腳步進軍到了太空的領域。

那條全長上百公里,沿著環形山內側分佈的加速軌道,便是華鐵集團以及航科航天集團無數工程師與研究人員共同努力之下的傑作。

而此刻擺在陸舟面前的這臺盾構機,也算是這個加速器專案的副產物之一了。

全身由輕量化的鈦合金材料打造,模組化的設計使得它能夠在不借助吊車等大型工程裝置的幫助下,僅憑藉自身的動力完成組裝。

一般採用鋼鐵材料建造的盾構機,光是刀盤就已經有五六十的重量了,再加上前盾、中盾、尾盾,輕輕鬆鬆上百,而這臺大型盾構機的重量才剛剛五十出頭。

也無怪乎這位陳工的臉上露出自豪的表情。

作為全球唯一一家有能力在月球上造軌道的企業,從某種意義上他們已經站在了時代的頂點。

聽完了陳工的介紹之後,陸舟終於問出了他最關心的第二個問題。

“報價多少?”

陳永亮:“六千萬!”

“有點貴了。”

見這位總設計師搖頭,陳工連忙解釋說道。

“已經不算貴了,光是這鈦合金骨架,造價就得上千萬了,更不要說裡面的其他技術。”

陸舟沒有說話,也沒有做出任何表示。

他是總設計師,採購這塊不需要他來操心,貴不貴自然有報價的人來評估,他也只是憑感覺隨口說說而已。

看著這臺裝置端詳了許久,就在他旁邊一直沒有說話的華鐵集團子公司總經理心裡開始打鼓,猶豫著要不要說些什麼的時候,陸舟忽然開口說道。

“我打算在月球上修建一條電磁軌道。”

陳永亮微微愣了下。

“……大概多長?”

“全長20到40公里。”

“標準呢?對撞機那種嗎?”

“和對撞機肯定還是有些區別的,至少要寬一些,承受速度的極限也要高一些,”陸舟笑了笑,看著面前的鋼鐵骨架眯了眯雙眼,繼續說道,“我需要它能夠在2分鐘內,將50噸的質量加速到2.5km/s……能辦到嗎?”

聽到陸舟的要求,工程師的臉上露出了一抹詫異的表情,倒吸了一口涼氣說道。

“嘶……你這還真是給我們出了個難題。這要求別說是我們了,只怕這個世界上都沒人能辦到。”

2.5千米每秒,這已經超過月球的逃逸速度了,這是打算直接將貨物發射到地月轉移軌道上去嗎?

“要是這個世界上有人能辦到,我也不至於來找你們了,”看著陳工開了句玩笑,陸舟繼續說道,“金陵高等研究院這邊打算成立一支專門的研究團隊,來設計這臺月面質量投射器,目標是將月球表面開採的礦物直接投射到低軌道、乃至地月轉移軌道的入口。不管是在太空完成加工,還是直接運輸回地球,這都是相當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