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第一天,計算機行業發生了一件大事。

華科院量子計算機研究團隊忽然高調宣佈,在量子計算機的研究上取得重大進展!研究團隊負責人宣稱,他們開發了一款基於碳基半導體技術製作的量子計算機處理器,這一處理器相對於目前量子計算機領域的其他研究成果,將是史無前例且具有開創性的。

據有關人士透露稱,該處理器主要應用了馬約拉納費米子的部分特性,就目前來看展現出來的效能已經達到了90量子位元。

事情剛剛發生的時候,不少從事積體電路設計、資訊科技研究領域工作的科研狗們才剛剛結束了週末的假期,頂著惺忪的睡眼來到了工作單位上。

當他們透過各個渠道看到這條訊息時,不少人都下意識地看了一眼日曆,確認了今天不是4號之後,臉上才露出了詫異的表情。

90個量子位元的量子計算機!

這特麼是要上天?

在瞭解到情況之後,幾乎所有從事相關領域研究、那僅僅只是沾一點邊的人,都開始瘋狂的在資料庫中檢索相關的研究成果。

然而讓不少人都感到失望的是,除了那篇新聞之外,他們找不到一篇關於這個“90量子位元”的論文。

甚至於別說是論文了。

就連這個研究團隊似乎都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很多人以前聽都沒有聽說過。除了那位學術帶頭人還算是稍微有點來頭,在量子計算領域發過幾篇論文之外,其他人想找幾篇拿得出手的一區一作都捉急。

這種感覺就好像新手村裡面一個lv5的“大哥”,帶著一群不到lv3的萌新拉了只隊伍,結果爆掉了lv10的精英boss一樣。

這個比喻或許不恰當,但絕對足夠形象。

類似的情況不是沒有過,不管是哪一行偶爾都能發生一些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故事。

然而即便是如此,這一次也實在是太突兀了點。

該研究團隊僅僅只是宣稱自己做到了,卻並未給出任何看的見的成果。

不過,即便存在著諸多的疑點,也並非所有人都武斷地認為這件事情一定是假的。

畢竟是華科院的團隊,而且拿的還是國家重點科研工程的經費,在成果上造假的後果可能比沒有成果更嚴重。

也正是因此,一時間無論是學術界還是產業界,對於華科院宣稱的這項成果都是眾說紛紜。

國內某知名高校的論壇上,積體電路設計專業的工科狗們,因為這條新聞已經快把頭都打破了。

【假的吧!特麼連成果都拿不出來,把人當傻子嗎?90個量子位元,還是採用量子閘電路的標準量子計算機,這特麼得把谷歌的那套量子退火演算法踩到泥土裡去了。我看多半又是騙經費的!】

【不可能吧,這個是華科院的研究團隊,我覺得還是國家重點科研專案。】

【重點科研專案又咋了,漢芯的事兒過了有二十年沒?記性這麼差!】

【能不提那個嗎?】

【哎,要是咱們的科學家,人人都能像陸院士那樣實事求是就好了。】

【騙經費全世界都有,又不只是我們!能把十五億人餵飽已經不錯了!】

由於爭論太過激烈,為了防止局面失控,論壇管理員不得出面開始限制話題。

發生在論壇上的爭吵,只是整個網路上關於這個話題討論的一抹縮影。

類似的爭論不只是發生在某高校的論壇,從圍脖到企鵝群,似乎哪裡都能看見人們議論這件事情的聲音。

而除了這些外行的聲音之外,在技術領域同樣發生了類似的爭論。

只不過相對而言,這些爭論的聲音相對理性一些,也相對專業一些,並且主要集中在現實意義上。

比如,某個於近期舉行的網際網路安全峰會上,來自華科院資訊保安研究中心的專家便提出,日益發展的量子計算機可能對資訊保安造成威脅,必須提前作出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