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2章 小車、大車與對撞機(第2/2頁)
章節報錯
地上的新聞之後,是天上的新聞。
隨著IMCRC第一屆國際高能物理峰會圓滿落下了帷幕,在會議最後,秘書長羅文軒在大會上宣佈,月面強子對撞機第三期工程已經完成,採用SG1材料的超導磁軌已經部署月球表面,預計年內就能完成最後的組裝工作。
情況樂觀的話,最晚明年三月,這臺巨型科研工程,就能夠開始第一次試執行。
現在唯一剩下的問題就是,依靠月球上的發電設施,想要滿足這座龐然大物的胃口,恐怕有點不容易。
目前的解決方案是大規模鋪設充電裝置,充電三天實驗三分鐘。
當然,也有人提議在月面部署一顆聚變堆芯,但不管是技術之內還是技術之外,都存在著不小的問題。
而如果只是霞光、祥瑞、鵲橋號上的那種基於聲聚變技術的聚變電池的話,放到對撞機上不但發電量不夠看,成本上也相當的不划算。
這就好像把航母上的發電機拆下來給城市供電一樣,哪怕這個城市再小,只要它能達到城市的標準,兩者的耗電量就不是一個數量級的。
無論是天上還是地下,這個月國際媒體的頭條,似乎都被華國給承包了一樣,而這些還不是全部。
拋開新能源汽車、真空管磁懸浮列車以及懸在天上的那臺對撞機不談,最讓人激動的無疑是那款革新性的mete100手機了。
畢竟,這才是真正意義上,深入到所有人生活中,且受到年輕人群體關注的東西。
尤其是那個在國際上炒得沸沸揚揚的碳基晶片,還有那位華威的產品戰略官描繪的1+8+n戰略藍圖,不僅僅是賺足了噱頭,更是引爆了人們無限期待的視線。
就在這風雨飄搖的檔口上,半導體行業的巨人英特爾忽然宣佈,與華威海思簽訂了代工協議,由華威海思在江城的工廠,生產新一代基於碳基晶片技術的處理器。
訊息一經放出,整個半導體行業內,立刻掀起了一陣十二級的颶風。
所有人都沒想到,英特爾居然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人們同樣沒想,一直以來專注於晶片設計的海思,什麼時候居然開始辦廠了?
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海思只是一家晶片設計公司,走的是代工生產的路子,並且由於自身的產量有限,基本上只對自家人供貨。
但現在,背靠著整個江城半導體工業基地,乃至第五大半導體產業群,產能這東西已經不再是問題。
雙方的立場,似乎徹底轉換了過來。
反倒是英特爾,在碳基晶片這個全新的領域中,不得不去走晶片設計和代工生產的路子了。
對於華國方興未艾的半導體產業而言,華威集團與英特爾集團達成的合作,意味著將收到大筆來自北美地區的訂單。
透過別人的訂單積累經驗和資本,再將這些積累的東西投入到研發和產能的改進上,不但能夠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還能夠進一步的擴大剛剛起步的華國半導體產業在該領域的優勢。
所謂強者恆強,也正是這一個道理。
另一邊,對於英特爾來說,在他們接受那些條款,放棄抵抗歷史潮流,主動為碳基晶片敞開大門的那一刻開始,他們就已經自動從產業鏈最上游的頂端,往下滾動了整整一個順位。
雖然從感情上很難接受,但為了生存下去,這也是無奈之舉。
眼見英特爾這個濃眉大眼的傢伙都背叛了革.命,早就和整個行業聯盟貌合神離的高通也不遮遮掩掩了,馬上高調也宣佈進入碳時代,在與華威達成合作的同時,派出了大批通訊、調變解調器晶片領域的專家前往滬上學習,一夜之間變成了碳基晶片產業鏈的新生態的堅定擁護者。
為了活下去,無論是高通還是英特爾,都可以說是拼盡了全力,甚至主動為這個即將取代他們數十年來心血的“新生態”添磚加瓦。
畢竟,只有這麼做的話,他們尚才能有一絲活路。
若是頑固地抱在矽基晶片的浮木上,諾基亞、摩托羅拉等等這些一系列曾經盛極一時、甚至創造了一個時代的巨頭,都是他們的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