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3章 不可能的材料(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陵高等研究院。
計算材料研究所。
帶著陸舟來到了實驗室裡,坐在電腦前調出了檢測資料的楊旭,一臉感慨地說道。
“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陸舟暫且沒有問不可思議在哪裡,而是直入正題道:“那東西是什麼材料?”
“銀,”楊旭深呼吸了一口氣,“準確的說,是銀和石墨烯!”
“銀和石墨烯?”看著楊旭,陸舟有些意外道:“就這個?”
印象中,他似乎看過類似的論文。
只不過因為對金屬材料的研究不多,一時間想不起來是在哪裡看到的就是了。
說實話,在聽到只有這兩種材料的時候,他心裡多少還是有點小失望。雖然他也清楚就算是高等文明大概也不會在一根導線上堆砌成本,但也沒想到居然會如此的普通。
然而,楊旭卻是無語地看了他一眼。
“啥叫就這兩個,已經很牛逼了好嗎?”
說著,彷彿是為了證明這一點,他在鍵盤上敲下了幾個按鈕。
很快,一張透射電鏡圖呈現在了螢幕中。
只見在那影象上,黑色與灰色的斑塊相間交錯著,在平面的二維空間中交織出了一層整齊而細膩的紋理,將那條銀色導線中奈米尺度下的秘密,完全揭示了出來。
指著影象上的幾個關鍵的區域,楊旭也就沒多解釋,繼續開口道,“看這幾個地方你就知道了。”
俯身湊近了電腦螢幕,陸舟順著他食指指向的方向看去。
&n之間、近似球形的銀原子團,與橫向尺寸相仿的單層石墨烯貼合在了一起。
很快,陸舟的眉毛微微皺起。
即便對金屬材料研究不多,他也從中看出了其中的不尋常之處。
這不是這麼做好不好的問題。
而是做不做的到的問題……
以金屬材料為基地製作石墨烯合金,必須讓金屬奈米顆粒與石墨烯之間做鍵結。
目前能做到這點的,只有偏冷門的粉末冶金技術,然而即便是粉末冶金技術,也沒辦法將石墨烯與銀奈米顆粒鍵結到如此完美的程度。
毫不誇張的說,那根和頭髮一樣纖細的銀絲,簡直是一件藝術品。
見陸舟沒有說話,楊旭用感慨的語氣繼續說道。
“粉末冶金比較前沿,也比較冷門,這塊我瞭解的不多。但以3D列印技術為例的話,最好的金屬粉差不多也就一萬目左右,換算下差不多是13微米級別。一些奈米陶瓷材料用到的粉末可能更細一點,但也在微米級別。”
&n及以下的超微粉磨……但這種粉末幾乎是沒辦法在正常環境下儲存,更別說用來和石墨烯碎屑做鍵結了。”
不只是製備難度大,篩選難度大,儲存的難度更大。
金屬粉末的目數越高,粒徑越小,便越容易氧化,而且極其容易發生團聚現象。
唯一看上去可行的兩條解決問題的思路就是,要麼在冶煉的同時用一種特殊的方法將其分散,要麼便是在生成這種粉末的同時,直接將它和石墨烯碎屑混合噴塗在基底上。
靠在了椅子上,楊旭嘆了口氣道。
“就如你看到的,這玩意兒難的不是在技術本身,而是難在生產工藝的實現。事實上關Ag/GF、Ag/GO、AgFe/rGO這類複合材料的論文,因為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幾年前可以說是層出不窮。”
“比如製作手機螢幕的銦錫氧化物具有易碎特性,不少學者就提出將銀奈米線與石墨烯結合,用於開發新一代的可彎折柔性屏。根據有限的實驗資料來看,這種材料各項力學效能都相當優秀,而且電阻率遠低於一般金屬……當初我在麻省理工讀博士後的時候,那邊有個實驗室就在做這塊的研究。”
從螢幕上挪開了視線,陸舟問道:“後來呢?”
楊旭聳了聳肩:“不清楚,不過我猜專案多半進行不下去。銦錫氧化物價格不便宜,但銀更勝一籌。這種技術就算做出來了,多半也沒人會用。”
想到這裡,陸舟的表情有些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