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了地下實驗室之後,陸舟徑直前往了計算材料研究所的大樓,在做電池檢測的實驗室裡找到了楊旭。隨夢 . lā

當他抵達的時候,楊旭這邊剛好做完了一組實驗,正在記錄實驗資料。

陸舟也沒有打擾他們,安靜地等待他們弄完,然後才將楊旭叫到了一邊,將手中的樣品盒遞給了他。

“幫我做個成分分析。”

“好的,”楊旭也沒多問,接過那個拇指大小的塑膠盒之後,往裡面瞧了眼,“急嗎?”

陸舟“不算急,三天內給我就行。”

“那行,”將樣品盒塞進了白大褂的衣兜裡,楊旭繼續問道,“有什麼要求沒?”

陸舟說道“紅外光譜特徵峰檢測,還有透射電鏡圖……暫時就這兩個吧。”

楊旭“沒問題,最晚後天我就能拿給你。”

“嗯,拜託你了,”陸舟點了點頭,接著視線落在了旁邊電池檢測儀上,“對了,你們在做什麼呢?”

楊旭笑著說“嘗試改進鋰硫電池的正極材料。我們更換了造孔劑,嘗試對hcs2材料的孔徑進行了調整,有限的資料似乎表明,改進之後的hcs2可以進一步抑制負極材料中多硫化合物向電解液擴散的速率,從而提高電池使用壽命……我們正在求證這一點。”

陸舟笑了笑說“聽起來是個很有前途的專案……對了,我問你一件事情,你對工業機器人瞭解不?”

楊旭奇怪地看了陸舟一眼,不明白他為何突然說起這個。

“工業機器人?你問那玩意兒幹什麼?”

陸舟“實驗中有點用,我打算買幾臺回來研究研究,要是不瞭解就算了,我再問問別人去。”

“工業機器人啊……這個,我還真不太瞭解,”楊旭摸了摸下巴,思忖道,“不過我有個師兄是做這行的。”

陸舟“麻省理工的?”

“那倒不是,是我本科的師兄。原本他學的也是材料,不過後來轉了自動化專業,跟著導師去做工業機器人了。記得去年過年我們同學聚會的時候,他還和我推銷過他們廠的工業機器人,我還笑著和他調侃咱們高等研究院又不是自動裝配車間,哪來的地方給他們放這些玩意兒。”

說到這裡,楊旭笑了笑,繼續說,“反正他廠子就在金陵,你要是需要的話,我找個時間介紹給你?”

陸舟“給我張名片就行了。”

楊旭“行,我辦公室裡好像就有,我這就去給你拿。”

……

楊旭的師兄叫趙種樹。

雖然取笑別人的名字是一件很不禮貌的事情,但在拿到這張名片的時候,陸舟還是差點沒忍住笑出了聲來。

不過,雖說名字起得傻氣了點,但這位仁兄也算是位牛人了。

根據楊旭的說法,他這位師兄原先讀的也是材料,本科畢業後不知怎麼想的,從材料這個大坑毅然決然地跳進了另一個大坑,跟著同樣算是半路出家的導師琢磨起了工業機器人。

2010年前那會兒工業機器人還不算熱門,他導師辦的廠主要做的是裝置進口,然後轉賣給國內一些物流中心、裝配工廠。

在那會兒搞實體經濟,只能說是餓不死,倒也發不了什麼財。他們這些跟著製造企業混飯吃的,混的也就一般。

不過,到了2015年,情況倒是出現了轉機。

那會兒正趕上華國製造2025計劃正式印發,製造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工業機器人作為其中重要的一環,迎來了上千億資金的補貼。一如光伏產業那樣,熱錢和國家的補貼一窩蜂地湧入了這個行業。

當時正在做博後的他,從中看到了發財的機會。

在深思熟慮了一番之後,最終他放棄了留校任教的誘惑,和幾個師兄弟出來單幹。

而最後的結果,也出乎了他的意料。

憑著多年來積累的經驗,沒想到只用了不到五年時間,愣是將一家帶點騙補性質的皮包公司,假戲真做地辦成了一家有模有樣的製造企業出來。

說實話,對於今天所取得的成就,恐怕連趙種樹本人都覺得不可思議。

畢竟最開始,他確實是打算騙補的……

金陵郊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