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有趣的成果往往誕生於意外?(第1/2頁)
章節報錯
金陵高新技術園區。
三五年前這附近還是一片待開發的荒地,如今卻是已經發展的是有模有樣了。
在市政府的政策扶持之下,隨著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的入住,依靠著附近大學城人才資源的支撐,這一帶已經形成了一片以產學研模式為基礎的良好企業發展生態。
雖然這座產業園的初衷只是為了留住當地人才,但現在看來這一目標不但被超額完成了,而且還帶來了龐大的經濟價值。
尤其是鋰電產業。
根據最新的產業研報,這一帶生產的改性PDMS薄膜鋰負極材料、HCS2材料鋰硫電池正極材料,分別佔據著全國32.7%、47%的市場份額,幾乎已經成為了這片產業園的經濟支柱。
還有最近由寶盛集團建廠投產的SG1超導磁體,更是銷往世界各地。
當初規劃這片區域的市委領導,只怕已經不知道多少個夜晚,做夢的時候被這份漂亮的政績給笑醒。
當然了,這裡之所以能得到如此程度的發展,其實和政策面的支援關係不大。
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以中山新材為首的企業抓住了時代的機遇,趕上了鋰電市場高歌猛進的浪潮,另一方面自然也是也離不開個人的努力。
當然,要說最核心的因素,大概都離不開金陵高等研究院的技術。
整個高新技術園區園區的企業,就如同眾星拱月一般,將這座研究機構“包圍”。而這裡六成以上的產值,都在技術上直接或間接與這座研究機構存在著關聯,而且隨著相關市場的擴大,這一比例也還在進一步的提升著。
由學界領導產業界,讓工廠跟著實驗室走。
在國內其他研究機構,這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哪怕是放到科研轉化率高達40%以上的發達國家,有這種本事的研究機構也是屈指可數。
尤其是自從某個諾貝爾獎得主回國之後,這裡已經變成了無數科研人員心目中的聖地。
不管在這座研究機構內部的研究員是如何看自己的工作,至少在大多數外人看來,能夠跟著諾貝爾獎大佬一起搞研究,本身便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
畢竟是諾獎大佬,諾獎大佬的實驗室,做的能是一般的專案嗎?
不說諾貝爾獎級別的課題,至少也得是準諾貝爾獎級的吧?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隨著紫金山下的那道光,點亮了可控核聚變的希望吸引全世界目光的不只是那臺模擬著恆星能量的STAR裝置,連同著是為合作單位的金陵高等研究院,也一併受到了不小程度的關注。
如果說最開始的時候,這座研究所也只能吸引一些還沒有自己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那麼現在即便是一些小有名氣的學者,也對這裡產生了相當大的興趣。
畢竟背靠著四百多億的大專案,而且還是國家重點科研工程,這種背景遠不是國內一般研究機構所能比擬的。
當然了,雖然這一切聽起來都是如此的誘人,但真跨進了這扇大門,裡面的美好其實也並沒有外人想象中的那麼誇張,至少不是什麼“世外桃源”。
沒有官僚作風、不以論文數量作為唯一考核指標……這些都能算是這座研究機構的一大特色,在這裡做研究的科研人員只需要專注於自己的研究便可。
然而相對的,這裡在研究上面臨的壓力和工作強度,卻是要比一般研究所大不少。畢竟不用跑的話,以他們這些人的能力,想要跟上陸舟的腳步還是相當吃力的。
如果要讓侯進力來評價的話。
這裡充滿了機會。
但競爭,也格外的激烈。
每天熬到12點那都是家常便飯,忙的時候甚至得在實驗室裡打地鋪,在辛苦程度上,比起其他做材料方向的研究所有過之無不及。
至於數學、物理研究所……
他沒去過,也不好評價。
當然了,雖然忙歸忙,但對於這裡的生活,侯進力還是很滿意的。
無論是科研環境還是薪資待遇上,這裡在國內都算是一流的水平。
當然,這是和同行比,非要和那些搞IT的比就沒意思了。
既然勇敢地跳進了生化環材的大坑,那就得做好被埋的準備。
更何況,搞科研還是得講點情懷的。
即便做學問離不開錢,但只談錢就沒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