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一想到這傢伙整天頂這個顏文字或者表情包滿屋子亂飛,他便不知道該露出怎樣的表情。

總之,這種給自己增加負擔又沒有任何好處的事情,他向來是不會做的。

小艾:“那可以給我安裝一個手臂嗎?我自己動手裝總可以了吧……(委屈)”

聽到這無理取鬧的要求,陸舟忍不住吐槽:“你直接讓我給你造臺高達算了,你當我是小叮噹還是機器貓啊?”

聽到這句話,無人機停在那裡不動了,小艾沉默了一會兒。

陸舟猜測,這傢伙多半是去查“小叮噹”是什麼東西去了,而且這會兒多半已經在他的伺服器上下載了一整套全集,甚至已經開始“掃描”了起來。

搖了搖頭,陸舟沒去管它,轉身走進浴室洗了個澡。

換上了睡衣,走到廚房的陸舟給自己泡了杯咖啡,然後便上樓前往了書房,坐在電腦前瀏覽起了網頁。

這段時間因為研究工作太忙,他都沒怎麼上網,只是從所裡的其它研究員那裡聽說,他們發表在《科學》上的那篇論文,成功在世界範圍內吸引了一波眼球,自己的名字好像也因此又上了一回熱搜的樣子。

說起來,自從獲得諾貝爾獎之後,他就很少關注自己的新聞了,也很少接受記者的採訪。

不過國內外的媒體,對他的興趣似乎就沒有減弱過。

尤其是當他又搞出什麼新的研究成果的時候。

簡單地看了幾篇新聞,陸舟抬起杯子抿了口咖啡。

國內關於可控聚變的報道,基本上都是清一色關於STAR裝置和它那領先世界的60分鐘。周承福那邊倒是沒有再跳出來說什麼,選擇了夾著尾巴做人,也不知道是沒有說話的底氣,還是說了什麼但沒有人報道出來。

另外,相比起國內的新聞,陸舟主要關注的重點,還是國際上。

STAR裝置取得的成功必定會提振整個可控核聚變領域的信心,也必將刺激到一部分人敏感的神經。他現在想要知道的是,同行們對這件事情的反應。

就在時候,一條新聞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是一篇CNN的新聞影片。

站在新聞釋出會的現場,美國能源部長佩裡面對著記者的鏡頭,發表了關於近期備受關注的可控核聚變技術的講話,同時回應了關於流傳已久的美國打算退出ITER組織的傳言。

“關於未來能源的研究,美國的立場是一直不變的。”

“……我們在聚變能的研究專案上,已經持續投入了數以百億的資金,並且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我們對可控聚變技術的研究,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在這裡我必須重申一點,美國沒有退出ITER的計劃,至少我在我的辦公桌上沒有看到任何關於這方面的檔案。”

“我們會與我們的盟友在聚變能的研究上展開更緊密的合作,並且盡我們所能,擴大我們的研究機構在該領域的影響力。”

“如果情況樂觀的話,我們會在2030年前完成可控聚變示範堆的建造,並且在2050年前實現可控聚變技術的商業化!”

“我們將完成已經開始的工作,我們將實現對我們合作伙伴國的承諾……”

看著影片中發表演講的美國能源部部長,陸舟的食指輕輕在滑鼠上摩擦著,若有所思道。

“……看來美國人開始著急了。”

他能給有關部門寫信,別人自然也能。

而且相比起可控核聚變的廣闊前景,華國(或者俄國)在某一項技術上取得了優勢,更能夠刺激國會預算委員會掏錢。

正如他所看見的。

這場關於可控核聚變、關於未來的競賽,已經開始了。

再往後,恐怕不只是發動機、航空航天、核工程這些專業,大概連可控聚變領域的學者,想要申請簽證都不太容易了吧……

愛尚手機閱讀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