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不只是三十分鐘(第1/2頁)
章節報錯
上京市。
CTV《科學之路》演播室中,一場關於可控核聚變的節目正在進行著。
“歡迎大家收看本期科學之路,我是主持人程楠。”
“在關於科幻的影視作品或者文學作品中,我們總能看到關於可控核聚變的描述。而可控核聚變這個單詞,也彷彿凝聚了我們對能源的所有幻想……”
“本期節目的主題,便是那令我們神往的未來能源——可控核聚變。”
“為此,我們專門請來了華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主任、及總工程師,西南物理研究院的周承福院士,為我們講解可控核聚變的前世今生……大家歡迎!”
啪啪啪——!
在主持人帶動下,現場的觀眾們鼓動了熱烈的掌聲。
從演播室的幕後走上了臺前,兩鬢斑白的周承福面帶微笑地向觀眾們點了點頭,隨後在主持人的邀請下,坐在了沙發上。
這些天來,他在上京開會,正好碰到了《科學之路》欄目組的邀請。由於最近也不是很忙,他便過來轉了一圈。
雖說科學家和演員不一樣,不需要曝光率這種東西,但對於他們這些從事未來學科的研究人員,適當地接受採訪也是有必要的。
畢竟花了這麼多經費,他們總得讓公眾們知道,自己究竟做了些什麼,自己的研究成果又能改變什麼。
“在場的觀眾們可能已經聽說過了,就在幾個月前,坐落在金陵市的仿星器STAR裝置成功完成了點火實驗。算上這臺仿星器在內,包括磁約束的HT7和EAST等託卡馬克裝置,還有慣性約束的神光,以及最近新提出的反場箍縮在內,我們國家科研人員幾乎已經包攬了可控核聚變研究的所有技術路線,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在STAR裝置之前,我們國家對於仿星器的研究幾乎是一片空白。我想請問周院士,對於這國內第一臺仿星器裝置,您有什麼看法。”
聽到這個問題,周承福笑了笑,謙虛地說道:“說是點火太誇張了,畢竟氚很貴,在解決氚滯留和等離子體輻照對第一壁材料損傷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一般都是用氫氣做實驗。”
主持人:“您對STAR裝置瞭解嗎?”
周承福淡淡笑了笑:“瞭解的不多,但也還算是瞭解吧。”
主持人:“那可以請您和我們講講,這個STAR裝置都有哪些特點嗎?”
聽到這個問題,周承福嘴角咧開了一絲弧度,開口說道。
“要說特點的話,就如你說的那樣,它大概是國內真正意義上的第一臺仿星器。”
“至於它的原型,你們也許沒聽說過,但我可以告訴你們,其實就是德國的EGA裝置。這臺裝置大概是從2013年開始退役的,後來便一直存放在德國法蘭克福。再後來陸教授去德國訪學的時候,大概是正好看中了,於是就在兩國遊說了一番,花了5億歐元的研究經費把它從德國人那裡買了過來。”
主持人臉上露出了吃驚的表情:“5億歐元?換成RMB那得將近40億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這麼燒錢的嗎?”
觀眾們也是紛紛面露詫異的表情。
40億!
貧窮限制了他們的想象。
周承福笑了笑,對自己說的這個數字倒是沒什麼感覺。
“那得看你和什麼比了,比起研究數學肯定是貴了不少,但比起空間站和強子對撞機,還是稍微便宜一點的。”
當然,這個一點究竟是多少,就不太好說了。
主持人:“那您覺得涅磐重生之後STAR裝置,能夠複製螺旋石7X創造的30分鐘的奇蹟嗎?”
似乎是不太滿意涅盤重生這個詞,周承福下意識皺了皺眉,不過很快意識到這是在節目中,於是一瞬間眉頭便舒展了。
“30分鐘?”笑著搖了搖頭,周承福雲淡風輕地說道,“能連續執行個兩分鐘,都很不容易了。”
主持人一臉驚訝的看著周承福,繼續問道:“您不看好這臺STAR裝置嗎?”
聽到這個問題,周承福侃侃而談道:“不是我看不看好的問題,螺旋石7X之所以能完成三十分鐘的長時間等離子體約束,主要是得益於其特殊的外場線圈設計,以及最關鍵的水冷偏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