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陸舟而言,報告會上的事情只是一段小插曲。

他並沒有跟進過託卡馬克方面的研究,自然也不會提前看過卡拉姆核聚變研究中心的論文。

之所以參加這場學術會議,他主要是奔著會議中的“技術展示”環節去的。只不過會議的第一天起的有點早,就隨便找了個報告廳進去坐著,於是便有了先前的那一幕。

指出了博特姆教授論文中的錯誤之後,陸舟便離開了報告廳,見時間也打發的差不多了,便慢悠悠地晃到了旁邊的技術展示廳。

相比起不遠處正在進行的學術會議而言,這裡的氛圍帶著一種另一層意義上的熱鬧。

展示在這裡的並非是理論意義上的研究成果,而是看得見的技術。

也正是因此,不只是學者、研究人員會關注這裡的動向,許多對可控核聚變技術感興趣的企業家、投資者,也同樣帶著饒有興趣的神色站在這裡。

雖然距離人類文明用上聚變能的時間依舊遙遙無期,但這並不妨礙一些富有想象力的人,將目光投向這片尚未開發的新大陸。

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是,雖然在大多數公眾們的想象中,可控核聚變的出現勢必會撼動能源巨頭的利益,各能源巨頭對可控核聚變的研究一定是恨之入骨,恨不得將其除之而後快云云……

然而事實的真相,卻與公眾們想象的“現實”恰好相反,很多商業核聚變公司的投資方,恰恰正是那些看上去利益受損的能源巨頭。

比如著名的通用聚變公司,便是加拿大石油公司Cenovus領投。而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仿星器專案,除了受到ITER專案以及德國能源署的支援之外,部分研究專案更是有著法國石油巨頭道達爾公司的經費支援。

當然,除了那些石油巨頭,不少不差錢的網際網路上市公司,對可控核聚變這種一聽起來就很酷的概念同樣感興趣。

比如谷歌投資的TriAlpha。

雖然陸舟個人感覺,三阿爾法存在騙投資的嫌疑,但中肯的評價一下,這傢俬營企業能夠在一年之內從無到有建成一座聚變實驗堆,連知名諾貝爾獎得主伯頓·里克特都被驚的大跌眼鏡,至少證明了這些人本事還是有的。

而且擔任TriAlpha首席科學家及實驗執行部主任的郭厚揚教授,也是一位在等離子體物理領域相當牛逼的華人學者,雖然他的名字可能不是那麼的令人耳熟能詳,但這位大牛在1996年可是被收錄於《世界名人錄》的,可見學術界對他的認可。

不管動機如何,正是因為這麼多有才能的人進入這一領域,有這麼多資本青睞於這一領域的研究,這一領域才能從最初門可羅雀的冷清,到現在逐漸走向熱門。

很巧的是,他剛走進這裡沒多久,便看到了前天與他在咖啡館中閒談的本德鮑爾。

此時此刻,這位TriAlpha公司的董事長兼技術長,正站在灰色的幕布前,向其它研究所的學者以及少部分對可控核聚變感興趣的投資者,用PPT展示著他們的C2U聚變裝置,以及領先世界的“場反向配置(FRC)”裝置等等。

雖然站在臺上的他講的熱情洋溢,但回想起前天他和自己說的那些話,陸舟總感覺這份熱忱的表情多少有些失真。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啊。”

搖了搖頭,陸舟沒說什麼,簡單地瞭解了下FRC裝置的技術內涵,然後便向旁邊的展位走去。

同一時間裡,在技術展示廳內的不只是TriAlpha,還有隨陸舟一同前往這裡的寶盛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