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40億花的值不值?(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EGA到STAR,40億花的究竟值不值?》
在這篇充滿輿論導向性的標題下方,正文部分大概用了三段話的篇幅,從客觀的立場對STAR仿星器的前世今生進行了簡單的敘述。
不過,這所謂的客觀性,也只延續了不到五百字而已。
甚至於即便是這五百字的內容,也只不過是為了這篇預設立場的文章做鋪墊。
看到這裡,陸舟饒有興趣地抬了抬眉毛,不禁有些好奇這位周院士打算幹些什麼,於是順著文章的正文部分繼續往下看去。
很快,他便看出了裡面的門道。
簡單的來講,這篇科學評論文章的大意無非兩點。
首先是潑了一盆冷水,以科普的角度指出1秒鐘的等離子體約束時間,在可控核聚變領域根本不具備任何新穎性。
再然後便是巧妙地運用春秋筆法,突出STAR仿星器工程到目前為止所做的工作,不過是花了40億RMB,從別人的手中買了臺“二手貨”回來。
至於全文的中心思想,除了將仿星器的技術路線批判一番之外,還不動聲色地給他扣幾個“好大喜功”、“浪費國家資源”、“影響國家發展可控核聚變事業”的高帽子。
至於周院士為什麼這麼做,陸舟也能猜到。
無非是想在他“羽翼尚未豐滿”之前敲打他。
畢竟國家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投資是有限的,分到陸舟頭上的多了,分到他頭上的自然就少了。
至於這種有沒有用?
用處還是有一點的。
有大牛署名的評論性文章,從某種程度上能夠影響高層的決策。
更何況這篇文章還不是一般社評。
而是他周承福,ITER華國專案組負責人、華國國際核聚變能源計劃執行中心負責人寫的。
若是沒什麼名氣的學者,單憑著這篇評論文章的份量,說不準就被拍死了。
至於陸舟……
影響可能有,但相對有限。
諾貝爾獎的光環便體現在這裡。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一般人也不值得周承福拉下臉去寫這種東西。
“寫的不錯。”陸舟笑了笑,見手中的報紙翻了一頁。
看到陸舟非但沒有生氣,反而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寫的不錯”,盛憲富忍不住道:“您就不生氣嗎?”
STAR專案組的技術骨幹都是中青年學者,無論是李昌夏教授還是盛憲富教授,都只有三十多歲而已,會沉不住氣是很正常的。
畢竟要是能沉得住氣,懂明哲保身的道理,也不會投奔到他這邊來了。
預料到他會這麼問,陸舟笑了笑,不在意地說道:“你看潘老院士生氣了嗎?”
“不知道……可難道我們就這麼算了?”盛憲富忿忿不平地說道。
“不然呢?寫一篇科學評論文章把託卡馬克批判一番?然後再把大半個可控核聚變領域的專家都得罪一圈?”將報紙扔在了一邊,陸舟隨口說道,“那我還搞什麼研究,去報社那邊報道算了。”
其實真要做也不是不行。
如果尚未解決的問題就算黑點的話,那麼任何技術路線都能找出黑點。
就比如託卡馬克是外磁場與等離子體電流產生的磁場耦合,這就相當於將上千萬安培的電流執行在一團不穩定並且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湍流的導體上。
像是扭曲模、磁面撕裂、磁島等嚴重的問題,都有可能導致整個體系的崩潰。而造成的後果,也遠遠要比仿星器危險的多,嚴重地可能導致裝置損毀。
所以託卡馬克裝置的每一次實驗都相當的謹慎,不是沒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