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的檔案下來很快。

幾乎就是跟著陸舟的後腳跟,從上京飛到到了金陵。

首先出動的是金陵軍區的部隊,在紫金山腳下的那塊地附近拉起了隔離帶。

整個研究設施佔地面積雖然只有80畝,但愣是在附近清出了近八百畝的空地。

雖說這可控核聚變雖然和氫彈什麼的武器毫不沾邊,但名字裡終歸是帶個“核”。

而凡是與核扯上的關係,哪怕從技術指標上來講絕對是安全的,也很難讓人從心理上過去這個坎。

好在這一帶已經是郊區,人口密度並不高。

該拆遷的拆遷,該轉移的轉移,按照市拆遷補償標準的1.5倍賠償,動作毫不拖泥帶水。

緊隨其後抵達現場的,是華國核工業建設集團的裝置。

幾乎就在工程招標結束之後的當天,踩著軍區部隊的後腳跟,十幾輛輛卡車與工程車便浩浩蕩蕩地殺到了現場,開始在空地上搭起了活動房。

瞅著卡車上拉的那些水泥帶,正在站崗的小劉砸了砸舌頭。

“核工建、核電水泥……上面是打算在金陵建核電站?”

站他旁邊的小李搖了搖頭,說起來頭頭是道:“不太像,搞核電站首先得靠海吧?哪有在內陸建核電站的。”

小劉:“那還能搞核試驗不成。”

小李搖頭:“那就更不可能了,哪有在沿海省份的省會搞核試驗的?再怎麼說也得往西去個千把公里吧!”

小劉忍不住道:“那你說這玩意兒還能是啥?”

瞅了眼旁邊的紫金山,小李胡亂分析道:“我猜可能是核避難設施。有句話咋說的?靠山近水扎大營!旁邊這紫金山看到了不?這玩意兒就是天然的核掩體——”

“少在那兒瞎猜,這玩意兒是你們能猜的嗎?老老實實站崗。”站在旁邊聽不下去了,老趙忍不住訓斥了一聲。

被老兵訓斥了一句,兩個新兵蛋子頓時閉上了嘴。

確實,不管國家打算在這裡建什麼,那都不是他們能瞎猜的。

這時候,一輛軍車停在了土路旁。

隨著車門從兩邊開啟,一位身著軍裝、面容威嚴的中年男人,和一位看上去很年輕的男人,從車上走了下來。

荷槍實彈在路邊站崗計程車兵,立刻挺直了腰板,行了個軍禮。

“首長好!”

“同志們好。”

那男人點了點頭,回了個軍禮,沒再說什麼,帶著旁邊的年輕人,向工地的方向走去。

看著團長遠去的背影,嘴巴閒不住的小劉,又忍不住加下聲音和旁邊的小李聊了起來。

“你說,跟咱們團長後面的那個人是誰啊?”

對這個話題顯然也很感興趣,小李打量了眼那個年輕人的背影。

“不知道,看模樣挺年輕的,那脖子白的顯然不像在部隊呆過,大概是後勤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