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於在最新的研究成果中,由義大利CNR奈米科學研究所和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共同完成的石墨烯奈米帶合成技術,更是將奈米帶切割到了七個原子的寬度。

然而,即便有現有的研究成果可供參考,困難卻依舊存在著。

比如,如何製作縱向堆疊的石墨烯奈米帶,以及該如何調整其層與層之間的重疊角度,這些都是必須解決的問題。

陸舟在設計實驗的思路上,參考了CNR奈米科學研究所的方法,不過用的卻不是碳化矽,而是利用弱配體聚乙烯吡咯烷酮與甲醛還原製得的單原子層厚度的金屬銠薄片,堆疊之後對其進行打孔操作,然後再調整其重疊角度。

事實證明,相比起擺弄幾個原子寬度的六邊形,操作微米級的基板顯然要容易的多。

而且只要成功得到了基板,就相當於得到了合成這種導線的模具,可以在實驗室或者生產線中反覆使用。

當然,雖然說起來這似乎很簡單,但實際做起來就沒那麼簡單了。

這其中涉及到很多複雜的方法,以及無數科研狗們不辭辛勞的努力。

不過所幸的是,這項工作終究還是完成了。

克雷伯忍不住問道:“成本呢?”

陸舟語氣輕鬆的說道:“主要的成本都集中在基板的製作上,少量的生產成本確實很高,但根據我們的研究,只要擴大生產規模的話,它的成本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難以接受。”

聽到這句話,克雷伯臉上的笑容有些苦澀:“可是等工業界開始對它產生興趣,你覺得需要多久呢?”

工業界不會因為一項技術足夠有趣就決定生產它,更不會因為ITER需要增設實驗堆就倉促的更新自己的生產線,除非他們所在的國家透過ITER組織為他們爭取到利潤足夠的訂單。

或者……

微軟之類的高科技企業哪一天忽然發現SG1材料可以被用在電路板的刻畫上,或者超算晶片之類的其它什麼地方,由下游產業產生的需求推動上游企業開始擴大這一領域的產能。

到了那時候,說不準這種材料的價格會降下來。

事實上,克雷伯覺得這根“頭髮”完全有這樣的潛力,但他也不清楚,這一天要等待多久。

如果看不到足夠多的利潤,工業界或許永遠也不會感興趣也說不定。

陸舟淡淡笑了笑,卻是不怎麼在意地說道:“這裡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你說的那些規律在這裡並不完全適用。指導工業界的不一定完全是市場,還可以是別的東西。”

克雷伯教授的眉毛挑了挑,似乎明白了陸舟指的是什麼。

雖然在他看來,這麼搞簡直是胡來……

“量產SG1導線的事情你不用擔心,事實上我們已經聯絡到了相關的企業,生產線的設計也已經進入了最後的階段。最晚一年的時間,我們就能落實SG1材料的生產。”

停頓了片刻,陸舟看著克雷伯教授,開口說道。

“我們來做個交易吧。”

https: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