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麼,韓國人的媒體,不用在意,只是為了噁心一下你。”羅師兄隨口說道,正準備將它扔進垃圾桶,不過卻被陸舟伸手好奇地接了過去。

然後在看到標題的瞬間,他也愣了下。

《被忽視的群體,一位來自奈及利亞的數學教授的心聲》

文章中,講述了奧派耶米?伊諾克教授和黎曼猜想的故事,5年年底他將論文發在了Ariv網站上,但等待許久無果。

最終,等待無果的他,選擇致信克雷研究所。

然而克雷研究所並沒有回應他的期待,他等到的僅僅是來自精英階層的冷漠。

據伊諾克教授所言,他之所以決定解決這一著名的數學難題不是為了獎金,而是因為自己的學生。正是因為學生們相信自己,他才開始嘗試解決這一數學難題。而這筆獎金,最終會被用在教育方面。

到這裡為止其實都沒什麼,不過再往下看去,陸舟就越來越絕對有點兒不對頭了。

文章,節選了一段記者拉爾特對伊諾克教授的採訪。

【伊諾克教授:任何素數都是處在黎曼ζ函式建立的素數分佈體系之下,你可能不明白我說的是什麼意思,但我可以告訴你,它就像“飛人”博爾特一樣,在賽場上是無敵的。

拉爾特:也就是說,你的方法可以很輕鬆地解決哥德巴赫猜想。

伊諾克教授:是的,沒錯。

拉爾特:如果克雷研究所沒有冷漠地無視你的研究成果,基於你的黎曼ζ函式建立的素數分佈體系,你大概需要多久證明哥德巴赫猜想?

伊諾克教授:事實上我已經證明了,大概在去年就證明了。如果我沒記錯的話,當時我只用了三小時,分別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孿生素數猜想、波利尼亞克猜想……這沒什麼好驕傲的,甚至連我的學生都能做到。

拉爾特:我認為你受到了不公正待遇。

伊諾克教授:是的,我很生氣。

……

看到這裡,陸舟已經笑出了聲來。

西方記者的姿勢水平還有待提高,一個《每日郵報》被坑了一次還不夠,不知道從哪冒出來的《華盛頓時報》,還要往奈及利亞這個大坑裡跳。

說實話,這位奈及利亞教授可能搞不清楚黎曼ζ函式和狄利克雷L函式的區別。

不過,這和他有毛關係。

誰愛科普誰科普去。

然而就在這時,他忽然注意到報紙裡面,夾著一封信,眉毛不由挑了挑。

【尊敬的陸舟先生,我是《華盛頓時報》的主編基恩·拉爾特,後天下午三點,在普林斯頓酒店會有一場報告會,報告人是來自埃基蒂聯邦大學的奧派耶米?伊諾克教授,而報告內容是關於基於黎曼猜想下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當然,我知道身為柯爾獎得主的您,一定不屑於傾聽一位來自第三世界國家的學者的聲音,就像美國學術界對他的論文長久以來的忽視一樣。】

【但我可以作證,奧派耶米?伊諾克教授根據黎曼猜想建立的素數分佈體系,只用了三小時便能解決哥德巴赫猜想。如果他做到了這點,毫無疑問這份成果是屬於5年年底證明黎曼猜想的他,而不是你。】

【當然,為了公平,我們還是在報告會中給您預留了一小時的發言時間,你可以為自己的論文辯護。】

【順便一提,屆時會有黑人權益保護協會、反種族歧視聯盟等共計2名團體法人代表到場做公證,同時出席報告會的還有新澤西州的地方議員。另外,我們邀請了《紐約時報》和《費城日報》的記者,跟進了這一新聞。】

“……”

陸舟把報紙扔進了垃圾桶,不過邀請函卻留了下來。

注意到了陸舟的動作,羅師兄提醒道:“說實話,你在浪費時間,這個人明顯連黎曼ζ函式和狄利克雷L函式的區別都分不清楚,有這閒工夫你不如準備下你的第一堂課。”

美國那位用e8統一四種相互作用力的民科之王加瑞特·里斯,已經糾纏了愛德華·威滕都快幾年了,但老人家並沒有將他當回事兒。也就弗蘭克·維爾澤克這位嗜賭成性的老人家,一聽到打賭就控制不住自己。

“為什麼不去呢?對面都已經下了戰書了。”陸舟淡淡地笑了笑,“而且身為一名華國人,我也無法對這無端的侮辱坐視不理。”

羅師兄愣了下:“侮辱?”

“是的,華羅庚、王元、陳景潤等前輩在哥德巴赫猜想這一歷史命題上的傑出貢獻,可以說是華國解析數論學派在世界數學史中最輝煌的篇章之一,但總是有‘陳氏定理欺騙了世界’、‘華羅庚是三流數學家’的論調層出不窮。”

說到這裡,陸舟聳了聳肩:“其實我倒無所謂,反正下個月就要回一趟國內。但你瞧瞧,那個奈及利亞教授說的話,透過那個什麼體系,只用了三小時便跳過了數代學者鑽研積累的成果……”

“這和嘲諷那些可敬的人都是垃圾有什麼區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