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普林斯頓最年輕的教授(第2/3頁)
章節報錯
因為他現在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數學年刊》的同行評審上。
六位審稿人都是數學界的大佬,也指出了他論文中不少問題,而陸舟也都積極地對每一處存在問題的地方進行了修改。
很幸運,他沒有像懷爾斯那樣,被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困擾一年之久。
終於,在同行評審開始之後的第二個星期。
已經第七次前往《數學年刊》編輯部的陸舟,從埃文斯手中收到了六位審稿人的反饋意見。
法爾廷斯大佬言簡意賅,幾乎從來不夸人的他,用一句話概括了自己的看法:“很出色的證明。”
亨裡克·伊萬涅茨對年輕數學家比較友好,說的話稍微多了一點,甚至寄予了對新生代數學家的期望:“……論文中對於群論的應用令人驚歎,我很期待你在未來能取得更大的成果。不管同行的意見如何,在我看來你已經證明了這個問題。”
赫爾夫戈特的觀點和另一位來自巴黎高師的學者類似,兩人大概是交流過,均對群構法的理論給出了高度評價。
翻過了一頁,陸舟將審稿的最終意見看到了最後。
然後,他看向了埃文斯。
只見埃文斯的臉上,掛著如沐春風的笑容,伸出了手。
“恭喜你,陸教授,你的論文將刊登在下一期《數學年刊》!”
……
《華盛頓時報》的編輯部,基恩·拉爾特坐在辦公椅上,一邊按著滑鼠,一邊看著電腦上的新聞。
忽然被一條新聞吸引了注意力,他的表情略微驚訝,一邊咂著舌頭,一邊用油腔滑調的聲音調侃道。
“哦,難以置信,哥德巴赫猜想竟然被一個猴子給證明了?”
按理來說,在一個對種族歧視問題極度敏感的國家,在公共場合發表不適當的言論是不合適的,但是在《華盛頓時報》的編輯部卻不一樣,因為這裡本身便沒有僱傭過華人員工。
頂多,也只有聽了之後會會心一笑的韓國人。
值得注意的是,《華盛頓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不一樣,後者是北美最大、最老的報紙之一,而前者是1982年由韓國某宗/教領袖文鮮明創辦。
說來也挺有趣,這家報紙在三十多年來乾的事情,倒也不是在強化美韓友誼,主要都是在渲染華國威脅,發表一些抹黑言論,然後出口轉內銷,供韓國媒體轉載。
不過,由於政治立場太過於鮮明,這家報紙已經連續二十年處在虧損經營的狀態,不得不依靠“金主”文鮮明的輸血苟延殘喘。
以至於到如今為止,這家報紙甚至沒有自己的駐外記者,連北美本土的一些新聞,都會慢上半拍。
坐在旁邊的巴斯推了推眼鏡,湊到了電腦螢幕的旁邊,壞笑著說道:“這可是個大新聞……不採訪一下可惜了。”
“不只是採訪,我們還得幫這位華國小夥子做做宣傳,”拉爾特一臉壞笑,關掉了網頁,開啟了文件,食指在鍵盤上敲了敲,“好好想想,咱們的新聞稿該怎麼寫?一隻猴子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巴斯遲疑了下,說道:“這麼寫我們可能會被起訴。”
而且,他們背後的金主,雖然樂得看見他們抹黑鄰國,卻並不喜歡他們拿膚色說事兒。
“我知道,什麼是規則之內的調侃,什麼是規則之外的……”拉爾特擺了擺手,“所以,我現在需要靈感。”
這時,坐在旁邊辦公桌盯著電腦收集資料的女助手佩雷拉忽然開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