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碳奈米材料的角度解決超導現象,這是一個很新穎的思路。

雖然不是沒有人做過這個研究,但直到目前為止,並沒有聽說過有什麼特別突出的成果。

因此,對於這條思路究竟行不行,其實陸舟心裡沒個底。

不過,反正絕大多數的科學研究,都是從猜測開始。他決定像其他大佬們一樣,不管能不能行,先立個flag再說。

確定了研究方向之後,陸舟和薩拉特打了個電話,將先前和趙旭說的那番話,又和他複述了一遍。

在聽完陸舟的話之後,薩羅特睜大了眼睛:“超導材料?你為什麼突然想研究這個方向?”

陸舟:“因為覺得很有意思,不行嗎?”

薩羅特:“不,我的意思是,這個方向上的研究接近於空白,我們必須從頭開始做起。”

陸舟:“所以呢?”

“所以很可能只有在許多個階段性成果之後,我們才能做出一個符合申請專利標準的成果,”薩羅特忍不住勸說道,“我們為什麼不繼續做電池呢?行業正期盼著我們繼續改進HCS2材料,給他們帶來容量更大的電池。”

聽到這句話之後,陸舟笑了笑。

“行業絕對沒有在期盼著我們繼續改進HCS2材料,事實上我們拿出的這些技術,已經足夠工業界去消化一段時間了。”

“至於專利,這個你不用擔心。我不會將專利作為對你們業績考核的唯一標準,你只管照著這個方向去做就行了。”

“好吧,既然您不在意虧錢的話。”薩羅特聳了聳肩,不再勸說什麼。

雖然無法理解老闆的動機,但有人願意賠錢給他做實驗,這種機會他自然是不會拒絕的。

停頓了片刻之後,薩羅特繼續說道:“其實,如果您不是很在意專利問題的話,我們可以和其他研究團隊進行合作,這樣能加速階段性成果產出。就我知道的,麻省理工大學有一支研究團隊也是做這個方向的,我們可以與他們合作。”

陸舟:“他們的名字?”

薩羅特:“Pablo·JarilloHerrero的課題組,負責人是石墨烯領域的大牛。”

陸舟微微皺眉,疑問道:“這種大牛會願意和我們合作嗎?”

“這得看提出合作的人是誰,如果是我發郵件過去,他大機率不會理我,”薩羅特聳了聳肩,“但如果霍夫曼獎章得主、電化學介面結構理論模型提出者、計算材料學界第一人發郵件找他,我想他大概也不會拒絕。”

&nmmm……

陸舟忽然覺得,雖然這傢伙的說法有點奇怪,但總覺得好有道理。

“那行吧,我會試著聯絡他。”

結束通話了電話,陸舟開啟了膝上型電腦,開始藉助普林斯頓大學的資料庫,搜尋Pablo·JarilloHerrero課題組的資訊。

學術界的圈子不大,想要知道一個人在研究什麼東西也很簡單,只需要調查他近期發過的大論文就可以了。

很快,陸舟查到了他想要的東西。

這個課題組關於石墨烯材料的超導性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十年前。

2007年他們便在《Nature》上發表過一篇關於“石墨烯中雙極超電流”的論文,2014年同樣是《Nature》上發表了一篇關於“石墨烯量子自旋霍爾態”的研究論文,而最近一篇《Nature》是關於單層範德華晶體的鐵磁性以及異質結構研究,也相當的有意思。

記下了通訊作者的郵箱之後,陸舟透過谷歌很快搜到了課題組負責人巴勃羅·赫雷羅教授的個人部落格。

從他更新的部落格內容來看,正如薩羅特所說的那樣,他們正在從事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關於石墨烯在低溫條件下的超導性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