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經常採用誇張的報道手法以及各種標題黨的行為,甚至一度被維基百科“拉黑”。

並沒有在意陸舟的諷刺,記者小姐姐似乎嗅到了新聞的味道,頓時眼睛一亮,身子前傾和錄音筆一起湊近了過來:“什麼話?”

陸舟板著臉:“無可奉告。”

記者小姐姐:“……”

……

趕走了記者之後,陸舟前往了PPPL。

當他抵達的時候,這裡的工程師們已經奮鬥在崗位上了。

看見陸舟,拉澤爾松教授眼睛一亮,向他迎了上來。

“螺旋石7X實驗室接受了我們的請求,他們同意在下一次實驗中往第一壁中安裝靶材料和原子槍,幫助我們收集資料。”

陸舟立刻問道:“下一次實驗是什麼時候?”

雖然說服了螺旋石7X實驗室,但拉澤爾松教授神色卻並不輕鬆:“一月中旬……但我們必須趕在十二月底之前,拿出有價值的成果!否則他們不會考慮為我們推遲試驗計劃,將我們的探測器安排上去。你知道的,ITER專案經費越來越緊張,所有的實驗室都在趕時間。”

“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陸舟的神色有些凝重。

“是的,留給我們那的時間不多。當然了,我們也可以等到明年六月份的檢修,但是……”說著,拉澤爾松教授表情有些欲言又止。

“但是?”

“但是PPPL不可能無限制地支援我們繼續這個研究,如果我們半年毫無動靜,專案可能會被砍掉。”拉澤爾松教授最終還是說了出來。

這個專案本質還是掛在PPPL上的,經費是PPPL提供,人才、裝置等等一切資源用的也都是PPPL的。

這裡正在孵化的黑科技有很多,可控核聚變只是其中之一,而“He3原子探針”技術又只是掛在可控核聚變專案之下的一個子專案。

如果這個子專案佔用了半年的經費、科研資源,卻拿不出任何說得過去的成果,任何稍有管理經驗的實驗室主任,都會將這種“劣質”專案砍掉,至少是將優先順序延後。

除非有多個諾獎級學者為這種專案背書,或者這個專案本身便是諾獎大佬在搞。

但陸舟顯然不是,拉澤爾松教授更不是……

陸舟微微皺眉:“連半年都等不起嗎?”

“在平時是等得起的,但最近的研究任務安排的很緊,沒那麼重要的專案自然會被延後……不管它聽起來多麼有趣。”說這句話的時候,拉澤爾松教授也很糾結。

出於本意,他當然是希望這個專案能夠進行下去。

畢竟當前物理學界對於等離子體只能做到“診斷”,而非“觀測”。

兩個概念在精度上就不是一個級別,依據兩者得出的不同資料而建立的唯像模型,也完全不是一個級別。

如果陸舟的數學真的像他吹的那麼厲害,他們最終真的成功設計了這個實驗,說不準諾貝爾委員還真的會考慮自己的名字。

這也是比起學者更像是一名工程師的他,唯一能夠觸控到諾貝爾獎的機會。

聽完了拉澤爾松教授的解釋之後,陸舟立刻說道:“我們必須加快進度!既然留給我們的期限只到今年年底為止,那我們只要搶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便可。”

拉澤爾松教授遲疑道:“這來得及嗎?”

“不是來不來得及的問題,”頓了頓,陸舟看著拉澤爾松教授,語氣認真道,“是必須來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