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He3原子探針技術(1/4)(第2/2頁)
章節報錯
諾獎並不僅僅只是獎勵偉大的理論發現,同樣不吝嗇於獎勵那些改變人類文明的重大發明。
比如就在今年,17年10月揭曉的諾貝爾化學獎,便頒發給了發明冷凍電鏡的三位學者,因為生物學家們靠著他們的發明真的水了不少的論文。
正如邱老先生的那句調侃,如果真能夠建立某種觀測方式,直接觀測高溫壓狀態下等離子體體系的各項宏觀、微觀參量,對於整個等離子體物理的推動作用都是巨大的。
而且,這項技術毫無疑問,將推動整個可控核聚變工程的發展!
“這聽起來……”
將鼻樑上的眼鏡摘下,拉澤爾松教授手指顫抖地從兜裡取出了眼鏡布,不斷地在鏡片上摩擦著。
鏡片越擦越亮,倒影在鏡片中的瞳孔,也越來越興奮。
只不過,他一直拿不定這個主意。
等了將近十分鐘,陸舟看了眼手錶。
就在陸舟肩膀一鬆,正打算放棄說服,轉而去找其他人合作的時候,拉澤爾松教授忽然重新戴上了眼鏡。
當他再次看向陸舟的時候,那渾濁的視線中,已經看不到任何輕視的神色。
取而代之的是……
興奮!
“……這聽起來,似乎很有趣!”
聽到這句話,陸舟總算是鬆了口氣,臉上浮現了一絲笑容,伸出了右手。
“很高興能聽到這個答案。”
總歸,他得到的回答,不是“這聽起來不切實際”。
……
說服了拉澤爾松教授,省去了陸舟不少麻煩。
普林斯頓的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擁有著世界一流的水準,而且與世界多國的可控核聚變研究單位都有相關的研究協議,無論是資源還是人才都佔據相當的優勢。
而這一點,是其他研究機構所不具備的。
如果拉澤爾松教授最終還是不願意的話,陸舟最終也只能往馬普學會寄一封信,嘗試去馬普學會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做訪問學者這條路了。
至於自己出錢造一個在研發能力上媲美PPPL的實驗室……
且不論那些用錢難以買到的科研資源,總之區區幾億美元肯定是不夠看的。
與拉澤爾松教授達成了合作研究協議之後,為了便於討論,陸舟參考了研究所其他專家的建議,將這個還在襁褓中的技術,命名為“He3原子探針”。
而專案組的名字,更是簡潔明瞭的只有三個字元——
“He3”
接下來的幾天裡,陸舟基本上都往返在高等研究院和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之間,要麼是閱讀等離子體研究相關的文獻,要麼便是和拉澤爾松教授以及“He3”專案組的等離子體物理專家、工程師坐在一起開會,就具體的實驗設計交換意見。
很顯然,理論研究的告一段落,並沒有讓陸舟清閒多少,接踵而至的新工作反倒是讓他更加忙碌了。
就在陸舟忙於“He3”專案的同時,不知不覺中到了《數學年刊》新一版期刊的出刊時間。
他投稿在《數學年刊》上的那篇論文,也正式與偏微分方程領域的同行們見了面。
對於這個階段成果的發表,陸舟沒有太過留意數學界的反應。
至少在他看來,這算不上什麼特別突出的研究成果,頂多只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礎上添了一塊磚。
然而,有時候命運就是如此的奇妙。
讓陸舟意想不到的是,事情的發展與他預料中的恰好相反。
這顆被他隨手扔進湖中的石子,並沒有就此沉下去,反而在這平靜的湖面上打起了水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