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跟風(第1/2頁)
章節報錯
另一邊,就在陸舟躺在酒店裡午休的時候,遠在折大的實驗樓,王海峰正拿著一份檔案,仔細的翻閱著。
自從研討會結束之後,他便一直在等著研討會的總結檔案下來,現在總算是被他等到了。
對於那些真正的大牛們來說,可以不在意政策和市場這些外界因素的干擾,一心一意做自己的研究,安心做自己。
然而對於一般牛逼的老闆而言,關注政策面的訊息還是相當有必要的。
畢竟這可是關係科研經費的大問題。
在這個“殘酷”的業界,沒有經費什麼也做不了。
國產裝置和進口裝置的價格差個零,有的原料比黃金還貴,再加上人員開支、第三方檢測費用、甚至是出差開會的開銷,這一系列的開支都是一張張嗷嗷待哺的嘴。
在成為大牛的必經之路上,這些困難都是必須去面對的。
除了已經熬出頭的院士、長江學者們不用為經費發愁之外,大多數教授、學者還是得為這些現實的問題多考慮下的。
將會議總結從頭看到了尾,王海峰教授的眼睛漸漸樂得眯成了一道縫。
讓他滿意的是,在會議總結檔案中,著重提到了碳硫複合材料這一充滿潛力的方向。
不過很快,他的眉頭又不禁微微皺起。
這檔案中對於在正極硫材料中新增空心碳球的論調,和某個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小鬼在研討會上說的話如出一轍。
很顯然,上京下來的工作組,將陸舟的意見全盤接受了。
而這,也是最讓王海峰不爽的地方。
他的觀點一直都很明確,認為從上京下來的呂局長,對那個年輕人的意見有些重視過頭了。
雖說那個陸舟拿過克拉福德獎,確實是個人才,但那也是數學上的事情,和材料學八竿子打不著邊。
即便那篇發在《自然》上的論文確實驚豔了整個業界,但比起實力,王海峰更願意將其理解成一種運氣。
畢竟科研就像賭博,理論做的再漂亮,資料曲線畫的再完美,做不做得出成果還是得看臉。
不過一碼事兒歸一碼事兒,無論表面上如何不屑一顧,他還不至於心裡也把陸舟說的東西一點不當回事兒。
畢竟他自己也是做碳硫複合材料的,對這方面也有些研究,搞不好這空心碳球還真是一支潛力股。
放下了手中的會議總結檔案,王海峰看向了坐在隔壁辦公桌前的劉宏,開口問道。
“我讓你看的那篇論文你研究過了嗎?”
他說的那篇論文,自然是陸舟在研討會上寫的那些東西。
雖然陸舟在研討會上寫的那些東西沒有正式投稿過,但研討會的主辦方依舊按照學術會議的標準,將他的過程整理了出來。
當然,這種研討會不可能像MRS會議那樣正式,專門製作一本磚頭那麼厚的論文集收錄所有論文。
所以,在經過了陸舟的同意之後,這篇論文被刊登在了最新一期的《水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上。
這本期刊算是水木大學的校刊,雖然影響因子不高,但讀者群還是較為廣泛的,很多院校的圖書館裡都能找到。
雖然實驗室沒有訂購這種學術性不強的期刊,但自從論文登刊之後,王海峰立刻從網上買了一本回來,將論文扔給了自己帶的博士去研究。
坐在隔壁的辦公桌前,劉宏撓了撓頭,從抽屜裡翻出了那篇論文,說道:“我找數院的教授請教過了,就過程而言這論文沒什麼毛病……”
王海峰忍不住罵道:“廢話!我當然知道沒什麼毛病,我是問你看可之後有什麼想法?”
別人是普林斯頓的教授,你隨便找個數學系的教授能挑出毛病來那才巧了。
在那種會議上,不是腦子有問題的人,誰會上去胡編亂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