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鋰硫電池的大專案(第2/2頁)
章節報錯
……
確定了合作的意向,接下來討論的就是具體的合作內容。
呂老的提議是,在金陵新劃出的高新技術產業園中,建一座材料學研究所,重點研發鋰硫電池相關技術。與此同時,國家會提供五年免稅、進口器材退稅、三年新能源課題研究補貼等等優惠政策。
至於科研經費,這個錢國家補貼一部分,剩下的那部分則由企業出。
與此同時,金大可以為他的實驗室輸送專業人才。
和物理一樣,材料學同樣是金大的優勢專業之一,在有機領域和奈米材料領域,不少方向都走到了世界前沿的水平。
呂老開出的這些條件,陸舟都很滿意。
不過,這些都不是關鍵。
最讓他關心的重點,還是在研究成果上。
而這也是任何研究人員都會關心的問題。
如果是自然科學的話倒還好說,沒那麼多利害關係,任何研究成果受益的物件都是全人類。但如果是工科類的研究,受益的物件除了全人類之外,還會具體到組織和個人身上。
其中最具體的體現,便是專利。
對於陸舟的問題,呂老思忖了片刻之後,慎重地做出了答覆:“我不是企業家,我沒法給你一個具體的分成方案。不過我可以向你保證,你在鋰硫電池方向做出的成果,會由國家行政擔保,在和企業的合作中至少佔到三成比例。”
一般情況下,縱向課題是國家出錢給你做研究,國家不考慮盈虧問題,原則上也不會讓你用國家的錢肥了自己。
而企業的橫向課題,做出來的成果大多會被企業拿走,即便少部分大牛能和資本談條件,但也絕對拿不到三成這麼高的比例。
因為科研就像賭博,投資是個無底洞,企業擔負經費的同時也要擔負相當大的風險,研究人員能分到一成的,那都是自己掏錢分擔風險了的。
至於國外的情況,記得一部叫《生活大爆炸》的美劇就提到過這個話題,在美國大學用學校的研究基金做出的成果,通常情況下也只是教授佔25%,學校佔75%。
而企業掏錢的課題,對成果也會要求的更多。
相比之下,呂老開出的條件可以說是相當優厚了,甚至可以說是利用行政權力干涉市場,迫使企業做出讓步。
不過,陸舟並不缺錢,而他也確信自己一定能做出來成果。
在聽到了這個分成比例之後,雖然知道這是呂老的好意,但他還是婉言謝絕了。
“我不需要企業投資,我可以自己出資。”
聽到了陸舟的要求,呂老爽朗地笑道。
“那就好說了,如果陸教授打算自費研究的話,只要這個研究所建在國內,其他優惠政策全部照舊。至於研究成果,當然是全部屬於您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