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下午,MRS會議鋰電池專題的報告廳內人頭攢動,座無虛席。

很多人早早地就來到了會場,提前等待著報告會的開始。

站在報告廳的門口,看著裡面黑壓壓的人群,陸舟不禁一陣頭皮發麻。

不知道為什麼,他對昨天碰到的薩羅特教授,忽然產生了一絲敬佩之情。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為了實驗室裡十幾二十個研究員的飯碗,為了成百上千萬的研究經費,拿著不完善的專案,跑到這裡來和同行們撕逼,也是需要一定的勇氣的。

在這行裡面,同行是冤家,不同行也是冤家。

就拿鋰硫電池這個方向來說,做二氧化錳奈米層的和做聚合物固態電解質的,乍一看來好像是八竿子打不著邊的東西,但其實都是為了解決鋰硫電池的穿梭效應。

其實,大家的技術都存在黑點,只是多少問題。

誰都想讓工業界採用自己的方案,投資自己的研究,讓自己的技術“活下去”。

同樣的道理,陸舟的論文,雖然讓鋰電池概念迎來了春天,卻也讓不少專案組被砍掉了經費,讓不少研究員為此丟掉了飯碗,相信有不少人在背後罵過他。

不過讓陸舟意外的是,當他站在講臺上,往下面掃了一眼,卻並沒有看到那種明顯是等著來找茬的人。

至少他看得見的前排沒有。

反而,那一雙雙視線中充滿了……

期待?

雖然懷疑自己是不是看錯了,但報告會已經要開始了。

定了定神,陸舟走上講臺上,將隨身碟插上了多媒體講臺,然後示意旁邊的工作人員給自己拖來了三張白板。

通常的材料學報告會是用不著板書這麼多內容的,但他的報告會自然是以數學為主。

面對著已經漸漸安靜下來的會場,陸舟試了試話筒,言簡意賅地開口道。

“關於改性聚二甲基矽氧烷薄膜的各項效能以及製備方法,我在論文已經做了相當完備的描述,相信諸位在這場報告會之前已經看過,這裡就不多贅述。”

頓了頓,陸舟繼續說道,“而且相比起PDMS薄膜,相信諸位對我是如何發現它的更感興趣。”

聽到這句話,坐在臺下的不少人紛紛點頭。

坐在這裡人並非全都是鋰電池利益相關的研究員或企業代表,很多做別的有機材料領域的大牛,此時此刻也都坐在這裡。

對於不同研究方向的人來說,他們更好奇的不是PDMS材料本身,而是陸舟到底是如何透過建立數學模型鎖定這一材料的。

回應了那一雙雙期待的眼神,陸舟沒有在開場白上浪費時間,直接進入了正題。

“在沉積的最初階段,鋰離子通常會獲取電子並沉積在集流體上,這被認為是一種異相的成核行為。由於,這種初始的成核現象,會對最終鋰的沉積模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所以我最初的思路,便是以成核階段的初期為切入點,解決鋰枝晶不規則生長這一問題。”

“透過SEM電鏡觀察,浸潤在電解液中的晶核根部,我們可以看成一個在扁平基底上沉積的球形帽狀晶核,抽象來看就是一個三維球面。我們可以設θ是接觸角,r是曲率半徑,a是接觸面的半徑,γ是表面張力……”

有些東西光說是說不清楚的。

陸舟拿起了馬克筆,在白板上板書了起來。

【Sv=(π/3)(2+cosθ)(1cosθ)²】

【∆Gt=(∆Gf+zFη/Ω)Svr³+γSAr²+(γSNγSE)πr²sin²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