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巧,出門的時候,陸舟碰上了錢師兄。

看到陸舟,錢師兄打了聲招呼說:“實驗做完了?”

陸舟笑著說:“做完了。”

本來只是打了個照面,陸舟忽然想到了什麼,叫住了正準備走進辦公室的錢師兄。

“對了,你們在研究電極材料嗎?”

去年下半年,陸舟在幫李教授做專案的時候,便聽他說起過今年好像要研究什麼電極材料相關的課題。

“是的,”錢師兄點了點頭,笑著問,“感興趣嗎?”

陸舟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過來問道:“你們是什麼專案?”

並不是什麼值得保密的東西,錢師兄便用閒聊的口吻回答道:“鋰硫電池的正極材料。麻省理工大學的最新研究成果,發現把硫固定在介孔碳材料裡作為正極材料,可以有效減緩負極鋰枝晶的生長。至於更具體的東西,我就不便多說了,簽了保密協議。你要是感興趣,李教授肯定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團隊。”

“還是算了吧,盧院士看到我去摸魚,肯定不會高興。”陸舟笑了笑,猶豫了一會兒,說道,“而且,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你說的那篇論文我看過,事實上我也在做類似的研究。”

在腦中斟酌了下措辭,陸舟繼續說道。

“但我覺得,如果這個發現真有那麼重要,麻省理工大學那邊的研究團隊,不太可能會這麼輕易地發到期刊上,至少不會這麼著急。”

已經被公開的技術是不能作為專利申請的,因為這會與各國專利法中的“新穎性”發生衝突。

雖然不排除那些無私的科研工作者造福社會,但一般那些有企業投資的實驗室(主要是工科),對於高價值的科研成果成果,通常都是採取先註冊專利保護研究成果,再發表論文這種模式。

這麼輕易地扔到期刊上,很大機率並不靠譜,而且類似的事情不是沒有發生過,甚至就是在電池這一領域。

大概在2011年的時候,康奈爾大學的LArc做負極V2O5做正極的電池模型,就曾經被當成電池界的“突破性”進展大肆報道,甚至被著名期刊《Science》給ight過。

有沒有讓這些人騙到經費不太好說,總之最後的結局就是,這被證明是一場烏龍。

在MRS會議上,康奈爾大學的人被一個叫盧克·裡德的小夥子,用令人信服的資料“吊起來打”,並且毫無還嘴之力……

陸舟並不知道麻省理工大學的研究成果是否正確,但他卻知道一點,從正極材料上入手,去研究如何抑制鋰枝晶生長是沒有未來的。

因為,他已經徹底解決了這個問題。

甚至於,馬上就要去註冊專利。

錢師兄搖了搖頭,說道:“是否可行我們會用實驗去檢驗,嘴上是討論不出來什麼東西的。”

聽到錢師兄這麼說了,陸舟也只能輕輕嘆了口氣,笑著說道。

“那……祝你們好運。”

更多的東西,他也沒法再透露了。

即便再說下去,也不會有人相信,反而容易得罪人。更何況,很多東西是根本沒法解釋清楚的,只能淡化處理。

出於往日的情面,他能做出的提醒,也只能點到為止而已。

不過,他倒是不用擔心,當那篇論文出來之後,該用何種表情去面對曾經並肩作戰過的老教授和兩位老隊友這一問題。

最快的話,他的專利也得等到明年才能辦下來,然後才能開始撰寫論文投稿。

不出意外的話,那時候他已經在普林斯頓了。

說不準,到了那時候,李教授已經放棄了這個不靠譜的課題也說不定?

.。手機版閱讀網址: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