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陸舟每次都很低調地坐在圖書館角落的原因,而且再也不踩著開館的準點來了。

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論文的寫作中。

在撰寫論文的時候,對於陸舟而言,其實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為了將希爾伯特空間引入量子力學中,用數學問題去研究微觀粒子的運動規律,他也算是刷了不少論文,還蹭了幾節研究生的高等量子力學課。

不得不說,金大在理論物理領域還是相當有水平的,老教授在課上講的東西,對陸舟的啟發很大。

當然,量子力學的問題雖然令人著迷,但數學才是他的基本盤。

所以,在撰寫這篇論文的時候,他更多地還是運用數學的思維去思考。

而量子力學的東西,只是在論述過程中,蜻蜓點水地點了一筆。

【希爾伯特空間中均衡問題與有限非伸展對映的粘滯逼近方法】

【摘要:在實希爾伯特空間中,引入了一個新的迭代格式,利用粘滯逼近的方法來逼近均衡問題的解集與有限非伸展對映的不動點解集的公共元,並得到了一個強收斂定理。】

最後一步,陸舟給論文寫上摘要,算是對這段時間來的工作做了一個概括。

“大功告成!”

看著完成的論文,陸舟長出了一口氣,進入系統空間確認了下任務進度。

獎勵任務:文獻閱讀(13/50)。

光是從這任務完成情況,便不難看出這段時間他究竟下了多少功夫。

不過好在這些工作都結束了。

剩下的,便是將論文按照畢業論文的格式改一份出來,交去唐教授那裡。

然後他便可以開始製作PPT,併為畢業答辯做準備了。

至於論文,他打算翻譯出來,投稿到《AdvancesinTandMatPhysics》上。

這本期刊的中文譯名是《理論與數學物理進展》,專注於理論物理與數學相互作用的所有領域,影響因子2.3。這個IF值雖然算不上很高,但這期刊在該領域卻是相當有地位的,而且屬於一區核心刊物。

這兩項工作可以同時進行,彼此之間並不衝突。

完成了畢業論文,陸舟去了老唐的辦公室,將自己這一個月來的研究成果交了上去,算是對自己這不到兩年的本科生涯,上交了一份最後的答卷。

辦公室裡。

簡單地看完了陸舟的畢業論文,唐教授開口說道。

“你在論文中提出的觀點很新穎,對實希爾伯特空間的研究和我自己的研究領域也有不少重合的地方,不過具體的問題我在這裡就不問你了,等到答辯的時候再問好了。”

“還望老師高抬貴手。”陸舟笑著謙虛了句。

唐教授笑著說道:“呵,你小子還怕我挑刺?答辯的PPT你可以開始準備了,記得下點功夫。想做你答辯評委的人可不少,到時候你自求多福。”

陸舟咳嗽了聲說道:“教授,你們該不至於為難一個本科生吧。”

“不會不會,就是隨便問幾個問題。”唐教授擺手,笑著說道,“我和秦院長是肯定不會為難你的,不過倒是有兩個老傢伙看了你選的題目後,非要跑過來做你的答辯老師,攔都攔不住。”

陸舟小心問道:“我可以問下是誰嗎?”

“告訴你也無妨,”唐教授頓了頓,繼續說,“一個是咱們學校的盧申建院士,還有一個是華科院的向華南院士。”

握草?

向華南教授陸舟聽說的不多,只知道他是數學學會的副理事。他的論文陸舟只看過一篇,好像是對仿射A型外爾群證明了Lusztig關於基環的猜想。總之,這位也是個代數群領域和泛函分析領域的大佬級人物。

至於盧院士的大名,那就是如雷貫耳了。

其身份為BESIII、LHCb等國際合作組成員,並於2013年在上京正負電子對撞機試驗中,發現了四夸克態Zc(3900,而這個發現在當年被評為世界十大物理學進展之首!讓華國物理學界,在國際上狠狠地揚眉吐氣了一回!

雖然很榮幸這兩位大佬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給自己這個本科生做畢業答辯,但此時此刻,陸舟心中的感想卻只有一個。

我特麼只是想拿個畢業證啊,至於麼……

陸舟哭笑不得地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