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舟隨便找了個角落坐下,翻開聽講座時抄的筆記。

這位任教授雖然是搞航天的,但從那講座的水平還是能看得出來,他在數學這一領域也有著頗為深入的研究。

尤其是在數論這一領域。

正如他所講的那樣,張先生給孿生素數猜想證明開了一個真正的“頭”,其意義就相當於挪威的布朗先生之於哥德巴赫猜想的“9+9”證明一樣,為全世界的數論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有跡可循的證明思路。

而根據張先生的這條證明思路,全球數學家對孿生素數無限性的研究,截止到目前已經推進到了246這個數字,距離到達2這個終點似乎並不遙遠。

&nbda函式的選取……

然而真的是這樣的嗎?

陸舟總感覺沒這麼簡單。

那冥冥之中的靈感,總是差那麼一點……

“難道是因為數學等級的原因?”

陸舟心中忽然冒出了這個想法。

數學等級真的只是解鎖系統的資料庫而已嗎?

他突然想起來,上一次任務,系統要求他在不求助於系統的情況下,獨立完成數學建模大賽,奪得國一獎。

事實上,他不但拿到了國一,甚至拿到了象徵著全國第一的高教社杯。

僅憑几個月前的自己,能做到一點嗎?

這時,陸舟忽然想起來,更遙遠的事情。

在將數學等級升到LV1之前,他剛剛得到周氏猜想證明法的【圖紙】的時候,當時的他也試著將那證明過程從頭到尾看了一遍,卻根本沒有產生那什麼“冥冥之中的靈感”。

“也就是說,主幹學科等級提升的,不僅僅是查閱系統資料庫資料的‘許可權’那麼簡單,還能提升對某一特定學科的研究能力?縮短研究時間?”陸舟在心中思忖道。

他是相信天賦論的。

也許在工科領域體現的可能不是特別明顯,但對於數學、物理這些純理論學科而言,越是往深入的領域研究,便越是能夠感受到,那名為“瓶頸”的制約。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困擾數學界上百年的問題,對於高斯而言,也就是一個晚上的功夫。如果設普通數學家的數學等級是LVn的話,那高斯的等級大概就是LV(n+1)甚至是LV(n+1)以上。

陸舟推測,這種等級上的差距,應該與單純的知識量沒有任何關係,而是更貼近於“研發能力”這種抽象的概念。

比如,根據系統的宏觀分析推測,數學等級LV1的自己,想要獨立鑽研出這個孿生素數的證明法,正常情況下可能需要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時間。而到了數學等級LV2,或許這個時間就會縮短成幾十年到十幾年,再到LV3就是十幾年到幾年……

也許,當他數學等級提升到LV2或者是更高等級的時候,應該就能抓住那一瞬間的“靈感”,體會到那種思如泉湧的感覺了。

如果這一猜想猜想成立,那麼主幹學科的等級,應該不只是與系統的資料庫許可權掛鉤,還與他在某一學科領域的研發能力掛鉤。而這個研發能力,決定這他在正常情況下,完成某一研究課題所需要付出的時間成本……

陸舟忽然發現。

雖然他沒能順藤摸瓜地解決掉孿生素數無限性的問題,卻推匯出了更加不得了的東西。

關於這個系統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