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真有不好的預兆,也不會找到劉縣官。

回想起過往之事,有老丈與老媼泣不成聲,涕淚交零道:“玄德公昔日曾言要治理天下,如今進封漢王位高權重,怎麼反越近越離我們越遠。”

劉備輕微嘆氣,將前邊的老丈、老媼扶起,笑著細聲安撫道:“備進漢王就是為了能更好治理天下,青州已漸漸民康物阜,可天下還有另外十二州民生凋敝,糠豆不贍,只有前往司隸,坐鎮中央通衢之地,才能澄清天下。”

語氣稍微停頓了一會兒,接著劉備又復笑說道:“諸位父老請放心,即便日後遠在司隸,備也一定牽掛平原。”

耐心聽完眾人的傾訴,又打消了百姓顧慮,望向那散去的背影。

劉備暗暗感慨:“百姓所求,不過暖飽而已,但想要做到又何其艱難,任重而道遠啊!”

此時他返回平原,而荀攸則繼續留在雒陽處事,夫人陰珺與長子劉永,以及眾多妾室與女兒劉興,皆留在了河內郡。

平原郡許多官署也開始向河內與雒陽遷徙,難怪百姓會有如此反應。

待征討河北後,他回青州的時間就更少了。

在騎軍快要接近平原縣時,荀彧帶著數十官吏出城數里迎接漢王。

一見面荀彧就拱手低眉,僕僕亟拜作揖道:“樂安相兼青州治中從事,領青、兗別駕,潁川人士荀彧拜見大王。”

躬身伏拜之間,禮儀極為正式。

劉備向前一步用手擋住,然後將其拉起,笑起來問道:“文若,不過月餘時間未見,怎麼變得生疏起來了?”

“倒不如學學公達與奉孝,知我不喜禮節過甚,遂見我依舊如故。”

“備能進漢王,文若功不可沒,這些年討伐諸侯,文若在青州排程糧草與軍械,獎勵農耕與桑植,使我無後顧之憂,得以專心征討四方。”

“昔高祖任蕭何於關中,堅守轉運,給足軍糧,無復四顧之憂,所以能專精攻項籍,終成大業。文若之功,可比蕭相國也。”

“如今漢中國,尚缺一良相,不知文若可願任乎?”

劉備遂笑問道。

即便早有所料,但事到臨頭了,荀彧還是忍不住有些驚喜,儘管此刻為漢中國相,或許用不了多久,就能為天下之相。

封侯拜相,致以殊勳。

是多少士人終生所追求的事,此時隱約在望,如何不讓荀彧喜形於顏。

他連忙拱手拜道:“彧能得大王如此器重,實乃畢生之幸也。”

“能橫掃天下如卷席,而威震海內,非我之功,伏惟大王瑞命昭明,賴宗廟之幸,高祖神靈庇佑也。”

能輔佐劉使君走到今日的地步,已經讓不少人眼紅羨慕他了。

荀彧可沒貪天之功的想法,認為漢王成事就靠他,他荀文若不過做了些幕僚力所能及的事罷了。

玄德公之才,乃天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