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就算劉備再怎麼舉無遺策,會防微慮遠,見騎兵快速奔襲而來,猝不及防下必然大敗。

只可惜,田豐的建言讓郭圖給成功攪和了……

此刻聽見田元皓再度重提舊事,郭公則心裡一動,也跟著站出來,作揖說道:“袁公,張遼此人不容小覷,此賊昔日在呂布麾下便屢立戰功,破黑山賊、又敗名將文丑,跟隨劉玄德南征沛國時,還生擒了淮南大將喬蕤。”

“古人云:聖人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行事先慮事,自古計謀莫難於周密,既然張遼如同剛磨過的兵刃,便不能任其自便,否則必將傷人也。”

郭圖揖禮侃侃而談道。

田豐聽見立馬有些心急,再度拱手說道:“袁公,不可納郭公則之策,原因有二,一是倘若我軍兵鋒頓挫於鬲縣,必將影響士氣,要劉玄德率軍襲來,當如何與之決戰?”

“二是劉備才是冀州大敵,哪有不尋其主,而攻其吏之事,再者王者不可因怒而興兵,還望袁公三思啊。”

田豐為袁氏已然操碎了心,躬身語重心長說道。

袁紹不禁陷入了沉思,田豐說的有道理,郭圖講的也有道理。

而唯一沒開口的荀諶見狀,及時起身禮道:“袁公,渤海駐軍的沮授、張頜、高覽等人此刻正攻打般縣與西平昌兩地,可調令張儁乂率部前來圍攻此城,我十萬大軍則繼續南下與劉備決戰。”

“不如就用田元皓之策,命騎兵先行趕往鄃縣,淳于瓊也是軍中宿將,可令其相機觀變,臨時施宜,有利則攻,無利則繞,既能鼓舞我軍士氣,也可觀察青州軍動向。”

荀諶瞧見郭圖和田豐又在反戈相向,索性不站在他們任何人的立場,只依據自己的判斷,來諫言袁公。

隨著荀諶的一番話,袁紹終於下定了決心,拍案而起道:“好,就依友若與元皓之策,傳令淳于瓊與單于蹋頓立刻統騎軍以疾掩遲,厲兵秣馬輕裝突襲劉玄德,我率八萬步軍隨後而來。”

然後又稍微停頓了一下,複道:“謹慎劉玄德的誘敵之策,以及青州軍中的遠射強弩,若見有武剛車陣,即便尋間隙可乘,也不可策馬強攻。”

“猶記顏良舊事,縱使敵軍步軍人少,也不可用騎兵強衝那聲勢烜赫的堂堂之陣。”

待軍中書佐、主記撰寫完文牘前去傳令後,袁紹的眼裡情緒複雜。

不是他不想分兵早點去解圍,而是害怕這又是劉備的誘敵之策。

鄃縣城高牆厚又糧草軍械充足,就算高幹不擅兵略事宜,但有許攸、蔣奇、朱靈等人輔翼,劉玄德再怎麼能征善戰,短時間也難攻克。

還不如藉機消磨劉備的兵力,等時機合適了再去救援。

袁紹思索片刻,還是尋軍吏附耳叮囑了幾句,讓淳于瓊不要太倚重烏桓突騎,胡人天生見利即前,知難便走,風馳電卷,不恆其陣。

既要驅使其眾,亦須防範其變。

目光落在軍吏的背影,袁紹下意識想道:“此戰誠若袁氏能勝,我必將革新天下,問鼎中原,囊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