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軍律嚴明(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備拒絕道“多謝齊王好意,軍中不養姬妾,備身為主將更要以身作則。”
能夠御好強軍,主要就看權威與法令徹行。
孫子兵法早點明,治軍之勝就在於,法令孰行,士卒孰練,賞罰孰明。
雖做不到和吳起一樣,能幫士卒吸毒瘡的地步,至少也能同甘共苦。
不在軍營搞特立獨行,才好叫軍士用命。
千萬不能小看這點,往往關鍵時候兩軍廝殺搏命,多對主將有些擁護之心,心理承受度也要高出些。
在矢如雨下的戰場,哪怕比對方多堅持會兒陣形不崩,就能贏得勝利。
收下姬妾事小,把劉備維護的風氣破壞了,才是真正的大事。
況且軍中戰兵未成家室的,早在戰後救尋的婦人中,找無家可歸的女子,以年齒相配。
其貧無禮聘,令郡縣長吏調撥庫府錢財以賑助之。
至於有人還想著納妾,那就看能立功受賞與否了。
“玄德,這……”
齊王劉立有些驚愕,在軍中蓄養婢女和樂女不是再正常不過嗎?
不過一群黔首組織起來的軍隊,解散了就是農夫,為什麼要以身作則?
大漢各州不是隨處可見,一抓一大把,又何必要這麼做。
劉立顯然還停留在百姓農忙時耕田,戰時服兵役或徭役。
不知道劉備麾下的戰兵,有很大一部分是招募來的,已不需要耕田的脫產軍士。
生平只做好兩件事,閒時操練,戰時砍人。
劉備以全州之力供養,也只不過七千餘人。
不是不想擴軍,是實在養不起了。
輔卒還可以散養,戰兵就完全做不到。
無論是軍械,還是訓練肉食,田地等投入成本都非常昂貴。
荀彧初見也詫異不已,尋問道“使君欲養武卒乎?”
在士族能借鑑的史冊裡,也就只有戰國時期魏國吳起首創的魏武卒。
投入的成本能與劉備麾下戰兵有的一拼。
那可是魏國舉國之力才能養起數萬人,而且後來還無法補充。
雖提七萬之眾,而天下莫能當者,結果越打越少,拼光了,魏國也從霸主地位驟然下跌。
荀子評價魏國無法持久,是因選拔和訓練成本太高,再加上戰死計程車卒與新選拔計程車卒,皆有良田賞賜。
魏國又有多少田地可以給,貴族都不夠分。
荀彧自然知道,便勸道“玄德,養武卒雖能橫行一時,卻無法長久,非養兵之道啊!良田有限,又能封賞多少?”
最關鍵的是把田分給士卒,那士族與豪族如何看待?
每個士卒每百畝,千名士卒就要佔千頃,這麼算起來好像也不多,但是立戰功的還有封賞,而且還鼓勵戰兵招募流民代替其耕田。
在青州隨處可見,這些戰兵分散在各郡,家家戶戶連成一片。
再加軍吏在其中聯綴,還有農學僮在鄉間,遊俠在市井。
荀彧也迷茫,不知劉備到底想幹嘛。
劉備說道“兵貴在精,不貴在多,我能以少勝多,以優擊劣勢,靠的便是如此,況且還有輔卒,軍府名額目前也沒打算再擴。”
荀彧才放下異議,估算這套戰法能勝過其他諸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