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薄暮照到拂曉,亮了一整夜。

使看守未眠的軍士,不由嘖嘖稱奇。

朝廷率軍攻破眉塢,獲得塢堡黃金兩三萬斤,白銀**萬斤,綢緞珍寶堆積如山,糧草不計其數。

王允誅殺董卓後,總攬朝政。

功不可沒的呂布被擢為奮威將軍,持節開府儀同三司,封溫侯。

正當天下人彈冠相慶,拍掌稱快董賊終被誅殺時,有訊息不脛而走。

王允竟要殺名士蔡邕,因由蔡邕在他府邸做客,為董卓之亡嘆氣。

卻遭下獄廷尉,欲將其處死。

許多人求情無果。

蔡邕無奈只得承認罪狀,希望王允寬大處理。

想保留住性命,完成他用一生精力還未撰寫完的《漢史》。

馬融的族孫,馬日磾替蔡邕求情說道“此人對古籍最為了解,且正撰寫史錄,如完成此鉅作,也可為後世多留一冊史書。”

“只因嘆氣就遭誅殺,天下人會如何看待王公,還請王公三思啊!”

王允一聽更加生氣,怒道“當初就是因為孝武皇帝,不曾誅殺司馬遷,以至於謗言之書流傳於世間。”

“如今朝廷衰落,先前被奸賊橫行,凌辱公主及先帝后宮,天子尚且年幼,不明白道理。”

“你也不懂嗎?我不殺他,難道任由他將誹謗之言記錄在史嗎?”

王允心裡也焦急。

董卓被殺,天下喜慶。

眼下不少士人趕來長安,不趕快殺了蔡邕,以他的名氣,後面還怎麼殺得了?

他太瞭解蔡邕,此人性格頗為正直。

在董卓麾下,自己做了很多卑汙齷齪之事。

蔡邕恐怕也是知道的。

萬一被記在史冊,我太原王允豈非遺臭萬年?

王允好名,把汙名記在史籍,比殺了他還難受。

這些人也不替他想想。

為何滿朝公卿大臣,唯獨他與呂布能得到董卓的欣賞。

呂布殺了待他極好的丁原,又掘了帝陵,得到董卓信任。

而他王允暗地做了什麼,才讓董卓會如此相信。

你們不知道,但蔡邕可能知道。

假如讓他記下來,那就後世人都知道。

當年司馬遷就不知道什麼叫為尊者諱。

竟敢把項籍和呂后,並列在本紀帝王傳記中,運用春秋筆法連孝文皇帝也敢暗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