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使君的打趣,她當然也聽到了。

只是暫時顧不上。

這匹軍馬是新換的,騎上了當然會不熟悉。

稍頃過後,越發的熟手。

讓她不由露出笑容。

等不會再跌落,遂放下心來,轉頭看向劉使君,說道“玄德公,為何讓我跟去遍訪豪族,這些人可對我成見不小。”

“使君不怕影響大事嗎?”

劉備笑了笑說“夫濟世之道以用人為本,但人尚且有地域鄉族以及尊卑劃分。”

用手指了指染氏,又指了自己,笑說道“出身算貧寒能心懷百姓者,你算一個,管亥勉強算一個。”

“我身邊的雲長、益徳、子龍,都算是。”

“而我嘛,隨著身旁的豪族越多,越會身不由己,可能到最後只能算半個。”

劉備感慨說道“不想數十年後,你我故去,最後為士族與豪族做了嫁衣。”

“染渠帥,後邊的路可遠比你想象的要難啊!”

“駕馭三馬並排而行,相互平衡牽制,沒有人代替百姓挺身而出,那就很難實行了。”

這裡的代替,並不是指單獨的某人。

至少須要以群體性存在。

劉備有耐心的引導染氏與管亥,就是想多些這樣的人。

隨著當地的豪族,將族中子弟仕出在劉備麾下,就已然在稀釋他獨斷專行的權力。

固然心腹之人,還佔領著高位。

但中間的吏屬將湧進許多真正的官僚群體。

等到士族加入,那高層也將被佔據不少。

伴隨劉備勢力越來越大,人越多更需要平衡。

目前除了百姓出身,打造的軍權,還牢牢掌握在他手裡,沒人敢染指外。

對於官署之路,目不識丁的百姓,根本沒有較好的晉升通道。

只能以軍功提升階級。

或許等麾下士卒,用一兩代時間,把錢財轉化成學識,就有官吏可用了。

還有官學掌握在自己手中。

有為小吏的榜樣在前。

不留餘力的推行和普及先進農具,只要黔首百姓能填飽肚子,官學才能有機會納入更多的貧家子。

想方設法不隔絕底層的上升通道,就是對付豪族與士族的最好方法。

而曹孟德用世兵制,把軍士世世代代鎖死,還不能與平民通婚。

曹公的恩情,士卒生生世世都還不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