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此周瑜之謂也(第2/2頁)
章節報錯
“伯符,前慮不定,後有大患,畏首畏尾,身其餘幾。”
周瑜意味深長說道。
“玄德公善於率騎軍兵貴神速,旦夕之間便可至龍亢,見淮南袁軍兩軍對立,而伯符遲遲未決,若急戰而擒殺兩軍,伯符非但無寸縷之功,更淪為階下之囚,那時失名、失利、失軍,當為之奈何。”
“夫臨事而懼,好謀無成,怎能立大功,行大事。即便此時名聲稍損,他日也可救過補闕,據瑜觀天下大勢,四方分崩離析至今,形勢已然明朗可見,天子居於關中不可復興,劉璋、劉表雖為宗室卻坐守一地,遲遲無開創立業之心。”
“淮南袁術動以萬眾,卻無韜略在胸不自聽斷,諸將幕僚皆庸人爾,江東曹孟德用威持軍逼迫豪族,乃志在財幣,無恤民之心。”
“河北袁紹非有忠良明智,屢遭挫敗於公孫氏手中,雖強盛卻無覆幽州之能,恐無所成業。而公孫瓚一息尚存,無需多言。遼東公孫度地廣人稀與蠻夷混雜,百餘年也無可起立。”
“天下豪傑惟有玄德公非常人也,施救萬民之命,威德加於四海,兵勢強摧諸侯。方今海內淆亂,人思明君猶子慕慈母,古之興者,在德薄厚,玄德公行跡如皎皎日月,必能立高祖之業,復光武之興。
伯符所慮背袁氏名聲不足一提,他年垂功名於竹帛,馳名當世而獲褒滿車。”
“今歲伯符二十有一,日後若屢立功勳,那鄧禹時年二十四得封酇侯,食邑萬戶的故事,未必不能重演。”
周瑜娓娓道來,最後抬手指朝北邊數百里外的酇縣,遂喝道。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原文在六#9@書/吧看!
有時下決心的時候,置身於其中反而會朦朦朧朧,只有被點破才會似夢初覺。
孫策聽完周瑜的話,渾身一震豁然貫通,只要劉氏興起,袁氏就為叛逆。
就算名聲受損又如何,他是背暗投明,孫氏也食漢祿豈能為袁氏臣。
玄德公若定鼎天下,誰要敢站出來說他孫伯符背離袁公路,為袁家鳴不平,那就是真正的漢賊。
他知道袁術私藏了傳國璽懷有不軌之心,日後暴露出來,可拿此為由徹底與袁氏恩斷義絕。
“公瑾,若無你幾番相助,策差點鑄成大錯。”孫策轉身對周瑜長拜道。
哪怕著甲躬身不便,也擋不住他的真心實意。
周瑜扶起孫策,笑說道:“你我乃總角之交,豈會欺騙你。”
不待孫策回話,周瑜輕嘆複道:“我常遊歷於長江水浪之上,見江水雖流程緩慢,卻終有東去大海之志,而人生之志則難以實現,叫人抱憾終身。”
“大丈夫處事,與摯友共投明主,立蓋世之功,上能報知遇厚恩,下能護兄弟手足之情,此周瑜之謂也。”
卡文了,太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