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劉氏的信用(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臧霸、昌豨、孫觀一干人等也被徵調去兗州任城郡國,琅琊只剩軍司馬于禁協助督郵毛玠度田,此地缺了殺伐果斷的郡相,孫策要敢請纓剿平所有盜匪,壓制反對度田的豪強,可讓他先試用琅琊相,等徹底功成後,改正式任琅琊相。
此地盜賊多如牛毛,倘若方法不當,哪怕費數年也未必能剿滅乾淨,非智勇雙全者不可為,不知孫伯符能為否?”
劉備不由撫掌笑道。
琅琊的臧霸、昌豨、孫觀、吳敦、尹禮這些人與泰山郡和琅琊郡國的賊寇常有往來,有幾分遊俠之氣,寧肯調離他州任職,也不願親自動手去剿滅賊匪。
劉備就索性隨了他們的意,乾脆利落將幾人全部調離,讓於文則領兵進山剿賊,結果泰山太守應劭急傳文牘,說又有賊寇跑去了泰山,劫殺了不少百姓,還差點偷襲成功攻打下縣城。
讓劉備愕然不已,提筆回書痛罵了他一頓,叫他令各縣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加強防備,倘若真被賊匪攻下縣城屠殺搶掠而去,當直接問罪太守。
文牘傳達的嚴肅態度,嚇得遠在泰山郡的應劭臉色微變,脊背莫名一寒。
先前劉岱看在他是名士的份上,即便有罪也不會重罰,但玄德公就不同了,要真是重罪,他可不管是不是名士,只會把你當做尋常官員長吏按律定罪,所有官員一視同仁。
“使君,孫氏舊部人數眾多,任由孫伯符帶去琅琊怕甚為不妥,而收繳孫氏舊部就易讓人離心,孫策的性格瑜甚為了解,剛強自傲非當世英雄不可御,處理不當或為禍患,望使君思之。”
周瑜轉念想到孫策的心性,最後還是拱手提醒玄德公要防範。
兩人雖然是總角之交,但有些事情周瑜是不會替他隱瞞的,公歸公,私歸私。
原文在六#9@書/吧看!
劉備輕笑道:“無妨,琅琊有帶兵慎重的于禁在,即使有不忍之事發生,也不會被其所趁。”
“況且…讓孫策帶舊部赴任又如何,只要他能為我擒下袁術部將張勳,我率軍回青州之日,就是他試任琅琊相之時,公瑾大膽的告訴孫伯符,袁公路能給孫氏的我能給,不捨得給的我亦能給,果真立下重功,將來出任刺史州牧又何妨,劉氏向來功必賞,罪必罰。”
周瑜不由呼吸急促,大丈夫當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玄德公開啟天窗說亮話,他聽了也忍不住心動。
劉氏的信用力,比袁氏不知強多少倍,有功必賞四個字說來簡單做起來難,伯符只要對比汝南袁術就知道遇到明主有多難求。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不投玄德公還能投誰,難道還真相信袁公路的廬江太守之職,就不怕那時又改成了都尉。
玄德公敢用劉氏二字擔保,豈不比袁術更可信。
相比於當初為袁術打廬江立功而任太守,此刻只要藉機擒下張勳,不讓自己在淮南留下背主罵名,只需略施小計便可解決。
周瑜想到數種擒拿張勳的方法,就看孫策願不願意拿張勳立這從天上掉下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