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章 軍餉案(八)(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一四九章 軍餉案八)
翌日,昭國百官從各自的府邸趕往皇宮,準備赴今日的朝會。
路上,郭唯空的心中總有幾分不安之感,到了待漏院,劉君清見其眉頭輕蹙,就上前關懷道:“郭大人怎麼了?可是貴體有恙?”
郭唯空搖了搖頭,他也說不明白自己是怎麼回事,便敷衍道:“不礙事。”
劉君清以為他是為了案子的事才愁眉不展,故而寬慰他:“昨日太子的話,郭大人不要放在心上,大人忠公體國,聖上豈會不知,如今十日之期未到,下官一定會配合大人查明此案,既給聖上一個交代,也好為大人正名。”
郭唯空抬手揉了揉鼻樑,隨後看了他一眼,嘆氣道:“是,案子還未結,多思無意,這幾日恐要辛苦劉大人了。”
劉君清笑了笑:“你我同朝為官,都是為朝廷做事,大人這是哪裡的話。”
兩人閑談幾句,不多時就上朝了。
蘭鶴詩先發制人,朝會剛開始,他便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兒臣有事啟奏。”
郭唯空的太陽穴狠狠一跳,他直覺蘭鶴詩不會輕易善罷甘休,果不其然,昭帝剛問了一句“何事”,就聽他開口道:“兒臣奉父皇之命,與刑部一同調查軍餉被劫案,如今這案子已經查明,丟失的軍餉業已尋到,故此特向父皇稟明詳情。”
郭唯空暗暗道了一聲不妙。
昭帝倒是頗有幾分訝異:“哦?這麼快就破案了?那太子便說說,此案的來龍去脈到底是怎麼回事?”
蘭鶴詩躬身揖禮,恭謹道:“是。”
他直起身子,當著百官的面,帶著幾分嫉惡如仇的神色,冠冕堂皇道:“孤已經查明,此案確由南重闕所為,只不過除了他之外,還另有幫兇二人,便是大皇子蘭松野,與當朝皇後南煙嫋!”
昭帝放在膝頭的手一下子緊握成拳,他掩在冕旒下的目光登時變得冷峻,寒聲問道:“你說什麼?”
蘭鶴詩信誓旦旦道:“父皇,兒臣所言,句句屬實,此案從頭到尾,都是南氏兄妹與蘭松野一起謀劃,其目的,便是要舉兵造反,擁立蘭松野禦極!”
這個訊息太過於石破天驚,以至於百官聽聞這話後,皆在殿上竊竊私語,驚愕者有之,質疑者有之,幸災樂禍者亦有之。
昭帝壓制著自己的怒火,對蘭鶴詩沉聲道:“太子,將此案詳情細細道來,若有一字虛言,你知道誣蔑朝中大臣和皇後是何後果。”
“兒臣不敢!”蘭鶴詩直視著昭帝,一字一句朗聲道:“眾所周知,邊徼三縣的二十萬兩軍餉,由禁軍田校尉負責帶人押送前往,可他們一行人出城不過兩三日,軍餉就被劫走,後來刑部審問田校尉,據他交代,是有人假扮禁軍,帶著宮中的牙牌和父皇密旨追上前去,謊稱領受父皇旨意,與田校尉等人一同護送軍餉,因此田校尉才放鬆警惕,一朝不慎,被這夥賊人偷換了二十萬兩銀子。”
“而案發之後沒幾日,這夥賊人卻無故被人滅口,刑部郭大人查到了有關這群人身份的線索,便順藤摸瓜前往兵部調查兵籍,果不其然,這些人都屬於仁武軍。”
“案件到此,孤還不願意相信,此事乃南將軍主使。畢竟有可能是這些仁武軍自作主張劫走軍餉,南將軍並不知情。可就在昨日,蘭松野府上突然燃起大火,有司在救火時發現了軍餉案的關鍵證物,便遣人去請孤與郭大人,我二人皆是不明所以,然到了之後,才發現那二十萬兩的軍餉,就藏在蘭松野府中!”
他說到這兒,大殿上響起一片倒抽涼氣和驚呼的聲音。
蘭鶴詩很滿意百官的反應,在心中竊笑了一聲,繼續說道:“至此,軍餉被劫一案已經水落石出,指使仁武軍劫走軍餉、並將之轉移到蘭松野府上的人,確乃南重闕,而替仁武軍假造密旨和身份牙牌的……”他頓了頓,賣了個關子:“能接觸到玉璽的,必然是宮中之人,而宮中誰與他二人關系密切……父皇一向浚哲,想來就算兒臣方才不說,父皇也能猜到吧。”
郭唯空站在班位之中,聽的心驚膽戰,此刻見蘭鶴詩說完了,便站出來欲解釋一二:“陛下!此案……”
“此案人證物證具全!”蘭鶴詩不給郭唯空說話的機會,搶聲道:“如今南重闕與蘭松野皆關押至刑部大牢,唯有後宮之事,前朝不便幹涉,還請父皇下令,徹查母後寢宮!”
他越說越激動,頗有幾分憂國憂民的樣子:“玉璽乃帝王印信,雖然只有區區尺寸而已,但它代表的是皇家、更是朝堂!一旦印下,便事關我昭國元元之民和萬方區宇!私用玉璽矯詔乃是大罪,今日有婦人敢借此打軍餉的主意,難保他日不會幹涉朝堂,竊據朝柄,做出更加大逆不道之罪!古有牝雞司晨之禍殷鑒不遠,今有外戚坐大之患不可不防,因此還請父皇下令嚴查,萬萬不可姑息!”
郭唯空聽他越說越嚴重,心知若再不解釋,恐怕昭帝就要聽信此言了,因此他急聲道:“陛下!太子殿下所言僅僅是推測而已,此案尚有疑點不明,不能憑此就問罪於皇後、南將軍和大皇子啊!”
“郭唯空!”還不等昭帝開口,蘭鶴詩便先如忍無可忍一般,轉身對著他大聲斥責:“你一再向父皇隱瞞案情不報,如今這此案真相已然清楚明白,你卻仍在為南氏和蘭松野開脫!你到底收了南重闕什麼好處,是否名義上為朝廷、為父皇盡忠職守,實際早就暗中投效了蘭松野!”
郭唯空被此話驚的瞠目,他震愕之餘悲憤道:“太子殿下何出此言!臣不過是秉公辦事而已!何以被誣栽上結黨營私、背叛君主之名!太子殿下隨意揣度朝臣,就不怕令百官寒心麼!”
“到底是孤隨意揣度,還是你做賊心虛!”蘭鶴詩咄咄逼人,絲毫不肯退讓,他轉回身對著昭帝揖禮道:“父皇!兒臣所言句句屬實,您派人到刑部稍加查問便知!仁武軍的兵籍是他郭唯空親自帶人去兵部查的,二十萬兩的軍餉也是他與兒臣在蘭松野府上親眼所見,甚至那田校尉也是由郭大人親審,才得知其中內情,兒臣也是看了卷宗才知道有人矯詔一事!原本可以說郭大人對此案功不可沒,但如今他卻一而再再而三混淆聖聽,故此,兒臣懷疑這郭唯空有不軌之心!其心可誅!”
這……有不少官員覺得莫名其妙……明明是在談論軍餉的案子,怎麼把刑部郭大人給牽扯進來了,太子此番說辭,是否有些牽強了?
劉君清也暗道一聲不好,他見郭唯空被太子逼到絕境,便欲站出來幫他辯解一二,誰知剛要邁步,旁邊卻有人將他拽住了,這位大人與他交好,此時低聲提醒道:“劉大人莫要輕舉妄動,太子明顯是在打壓大皇子和南將軍,只因郭大人未曾向東宮示好,這才出言為自己掃清障礙,你若此時替郭大人出頭,必然不能倖免,若是聖上真的遷怒於你二人,那這案子可就沒人去查了!”
這話說的有理,可是劉君清心中卻急,眼見那邊郭唯空正與蘭鶴詩對峙,他焦躁道:“可是我怎能看著郭大人被太子如此誣蔑啊!”
那人又勸他道:“看不下去也得看!眼下不是逞一時口舌之快的時候!你若想為郭大人申辯,最好的方式就是查清此案,將真相一五一十的揭露出來!到時候郭大人是否有不臣之心,眾人自然能分辨得出!”
這番話說的十分誠摯,劉君清冷靜下來細細思量了一番:對,他說的沒錯。如今這朝中有小半官員都是太子黨羽,他今日若是為了郭唯空鳴不平,定然就要遭受這些人的口誅筆伐,如果陛下真的聽信了這些話,對自己和郭大人起了疑心,從而換人去查這樁案子,那太子肯定會橫加幹預,安排東宮朋黨接手,到那時候,才是真的無可挽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