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二章 軍餉案(一)(第2/3頁)
章節報錯
林懷故悶聲道:“我也不是為您愁啊。”我是為您這屋裡的紅木桌子愁。
他說的聲音小,跟蚊子哼哼似的,南重闕沒聽清:“什麼?”
林懷故笑了笑:“沒什麼,您餓了沒有?我讓鐺頭師傅準備晚膳去。”
南重闕想了想:“行,再去拿兩壺酒,咱爺倆今晚好好喝一頓!”
林懷故沒耽擱,轉身就去了廚房拿了兩壺酒回來。
他兩人一直喝到夜裡,南重闕酒量好,獨自喝了一壺也不過是走路有幾分打晃而已,林懷故晚上還得守夜,因此喝的不多,他扶著南重闕上床休息,臨走時再三思忖,還是決定把他屋裡那張紅木桌搬出去了。
不然隔兩日又得一掌拍裂。
次日一早,南重闕醒來,見自己屋裡那張桌子沒了,還以為昨夜府上遭了賊,他喊道:“林懷故!”
林懷故就在外頭,聽見動靜就進來了:“將軍,您醒了啊。”
南重闕又驚又怒:“昨晚府裡進賊了,你知不知道?”
看來以後不能喝酒,自己竟然一點兒動靜也沒聽見!實在是誤事!
林懷故幹笑了兩聲:“噢,您說這桌子啊,沒有,是我給搬走了。”
南重闕不解:“好端端的你搬它幹什麼?再說你搬出去了,我用什麼?”
林懷故沒敢說他是為了讓桌子免遭毒手才這麼做的,因此隨意找了個藉口敷衍道:“我這不是怕您起夜磕著麼。那個……早膳已經準備好了,我去給您端來,吃過了就該上朝了。”說罷也不待南重闕反應,急匆匆的便走了。
南重闕莫名其妙:“我能磕在桌子上?”
吃過早膳,換上官服,昭國百官又在東方既白之時,往待漏院趕去。
今日早朝,昭帝絲毫沒有提過關於那二十萬兩欠銀的事情,彷彿就這麼置之腦後了。既然天子不提,那其他的官員自然也不會主動提起此事,因此今日朝會上商議的,都是各地方呈送入京的一些奏表。
有臣子便說,興水縣、宇明縣和春鳳縣三地的駐軍守將,這幾日送了奏章入京,請求朝廷撥付軍餉。
昭國邊境的軍餉通常是每季撥付一次,送到軍中後,則按月發放給士兵。算起來距離上次撥付軍餉已經過去三個月了,確實又到了需要朝廷撥款的時候了。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將士在外廝殺,保國安民,若是連軍餉都不能按時發放,恐會讓士兵們寒心,因此昭帝“嗯”了一聲,問道:“這三縣此次需要多少軍餉?”
戶部尚書站出來應道:“啟稟陛下,加上趕制夏衣、秋衣以及購糧所需,此次這三縣駐軍的軍餉,共計二十萬兩銀子。”
又是二十萬兩,昭帝聽見這個數字眼皮一跳,不禁又想起自己那混賬兒子造下的孽。他揉了揉額頭,疲憊道:“此事就由你戶部去辦吧,別耽擱了。”
戶部尚書應了聲“是”,重新站回班位中了。
事關邊境軍餉,戶部不敢輕慢,只兩三日便走完了所有章程,隨後就派了一隊人馬,押著裝有軍餉的馬車出京了。
然而這軍餉剛出城不過兩日,便出了事。
——足足二十萬兩的軍餉,竟然路遇剪徑,硬生生被劫走了。
軍餉丟失的訊息傳回京中,昭帝勃然大怒,當即降罪於負責押送的禁軍。
朝堂之上,不禁有臣子揣度:“此事……會不會是那晟國的睿王幹的?”
畢竟蘭松野欠下的二十萬兩賭債還沒有還,而邊境三縣一季的軍餉又剛好二十萬兩,有人這麼猜測,也無可厚非。
此言一出,便有人提出了質疑:“那梅擎霜看起來不像這般明目張膽之人,我朝丟失二十萬兩軍餉,難免會有人懷疑是他所為,他會做這種引火燒身的事麼?”
“難說,”又有臣子分析道:“畢竟是二十萬兩銀子,他此次來我昭京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追索欠銀,若是這銀子要不回去,他返朝之後將如何與晟帝交代?所以,倒不是沒有可能鋌而走險。”
話是這麼說,但還是有人覺得這個猜測不太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