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宮宴(第2/3頁)
章節報錯
神像不怒而威,全身都鍍了一層金,甚是耀目逼人,若是細看,則能發現這神像的眉眼,有幾分晟帝的神采。
梅隱霜站起來,恭敬道:“父皇垂拱而治,澤被天下,功績定然會彪炳千秋,此乃兒臣前些日子命人打造的一尊神像,伏望父皇江山永固,國運無疆!”
此言一出,宴席上太子黨羽自然也跟著隨聲附和,端起酒盞齊聲道:“恭祝陛下江山鞏固,國運無疆!”
“好!哈哈哈……”晟帝聞言龍顏大悅,立即起身走向那神像前仔細打量,越看越覺得滿意,便開口贊道:“康王有心了。”
梅隱霜和常安錦聞言面色一喜,常安錦自然要裝模作樣的推辭幾句:“陛下可別誇他,省的這孩子一時自大,得意忘形。”
“誒……”晟帝糾正道:“事情做的漂亮,誇兩句是應該的,皇後對孩子嚴厲是好事,但也要鬆弛有度才是。”
常安錦嫣然一笑,柔聲道:“陛下說的是。”
這三人演足了一場父慈子孝、君聖臣賢的戲,梅枕霜譏誚的看著,等梅隱霜下一步的計劃,他可不信這母子二人繞這麼大個圈子,就只為阿諛晟帝幾句。
果然,常安錦那邊剛說完,梅隱霜就吞吞吐吐的開口了:“父皇,母後教訓的是,其實這尊神像的主意,並非兒臣自己所想,兒臣不敢居功。”
晟帝此時被奉承的十分歡愉,即便能猜到梅隱霜要說什麼,卻還是給了他這個機會:“噢?如此慧心巧思,是受誰指點的?”
梅隱霜面帶猶豫之色,欲言又止。
常安錦見狀催促道:“陛下問你話呢,支支吾吾的做什麼,不成器!”
梅隱霜見晟帝面上並無怒意,這才小心翼翼的開口道:“回父皇,是……太子殿下。太子殿下雖禁足於東宮,可他日日惦記父皇聖體,這才派人傳信於兒臣,讓兒臣打造了這麼一尊神像獻於父皇,只為祝父皇聖體康泰,社稷清平,絕無他意。”
他這話剛說完,常安錦便眉頭一皺,責怪道:“胡鬧!你個孽障,是故意惹得陛下不悅麼,提那個逆子幹什麼!”說罷馬上對晟帝下跪請罪道:“陛下恕罪,康王與太子兄弟情深,想必也是掛念兄長,這才說了些不該說的,陛下若要罰他盡管下令便是,臣妾絕不偏袒。”
他母子二人一唱一和的,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這是故意為太子求情呢。畢竟突火槍一案到現在也沒找到實證,常安錦特地挑這個時候,利用晟帝和太子的父子之情,就是為了緩和他二人的關系,好讓太子重歸朝堂。
這法子雖算不上高妙,但卻管用。
果真,只見晟帝沉吟片刻後,將常安錦扶了起來:“皇後不必緊張,太子如此有心,朕怎會責罰於他,世人都說慈母多敗兒,他兄弟二人如今的品行,雖離不開先生的教導,卻也有皇後的一番苦心在其中啊。”
這番話說的皇後十分動容,當下便泫然欲泣道:“有陛下此言,臣妾即便受再多的非議,也甘之如飴。”
對於朝局敏感的人,透過這幾句話便能琢磨明白,晟帝對太子的芥蒂已經沒有突火槍案剛開始的時候那麼深了,更何況此案由大理寺、刑部、禦史臺一同查了這麼多時日,依舊沒有實證能證明太子與那五百支突火槍有直接關系,照這個情勢下去,太子重返朝堂是早晚的事。
於是便有一些善於騎牆的臣子,揣摩著聖意阿諛道:“陛下彰善癉惡,一秉大公,臣等言行自當遵循陛下,以陛下為表率。”
“哈哈哈哈哈好!”晟帝開懷大笑,舉起酒盞與眾卿共飲,梅枕霜和梅擎霜也端起酒盞,前者飲酒時抬袖遮擋,順勢給了梅擎霜一個眼神。
梅擎霜會意,飲完杯盞中的美酒後,起身對晟帝道:“父皇,再過些日子就是年節了,兒臣今日也特意備了贄敬,想獻給父皇。”
“噢?”晟帝頗感興趣似的:“難得霜兒有心,不知是準備了什麼?”
霜兒?
蘭松野聽到這個稱謂,雞皮疙瘩起了一身。
不給人家封號也就算了,喊的還這般隨意,他們手足五個,四個人的名字都帶著“霜”字,除了老二和老三有封號之外,梅擎霜和梅馥霜都沒有,今日喊梅擎霜霜兒,那要如何稱呼梅馥霜?
蘭松野心裡默唸了一遍這兩個字,忽然想到,若是這兩個字從他嘴裡說出來,不知能否惡心到梅擎霜。
梅擎霜低頭回話道:“兒臣的贄敬自然比不上三皇兄這般巧妙,只備了拙筆一副,還望父皇莫怪兒臣禮數不周之罪。”
梅擎霜對外一向恭謹,他這話說得很是謙沖,可人人都知道,當朝五皇子於書畫一道造詣極高,坊間一幅墨寶最高的時候能賣到萬金。
別人說“拙筆”那叫識相,他說“拙筆”是自謙之語而已。
晟帝果然有幾分期待之意,問道:“畫在何處?”
梅擎霜道:“此畫特殊,已經命人放置在偏殿,兒臣鬥膽,恭請父皇移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