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人生何處不相逢(第2/3頁)
章節報錯
太子心下一喜,只是還未來得及逢迎一句“父皇聖明”,便聽得晟帝又道:“太子事務繁多,此事就不要插手了,讓安王旁佐吧。”太子聞言頓時如墜深淵。
安王即二皇子梅枕霜,梅枕霜實在沒料到還能得此意外之喜,當即正色道:“兒臣遵旨!”
太子的臉色有幾分難看,他行了一禮,力爭道:“父皇,此事關乎我朝臣子為官之風氣,兒臣無能,無法替父皇分憂,但茲事體大,何不讓康王也協助刑部,出一份綿薄之力呢?”
康王,即三皇子梅隱霜,與太子同為皇後常安錦所出,太子此番用意,便是要讓三皇子在此事上,掣肘梅枕霜。
晟帝看著太子,其眼神冷硬深邃,如同一處幽暗的洞穴,無人知道洞穴深處藏著什麼鬼神惡獸,若是不慎跌落進去,便是個被吞吃幹淨的下場。
太子在這種令人後脊生寒的凝視中站立半晌,就在他感覺腳下不穩,下一刻就要禦前失儀的時候,忽而聽得晟帝道:“嗯,準奏。”
三皇子梅隱霜道:“兒臣遵旨!”
太子驀然覺得自己鬆了口氣,如同扯斷裹纏住自己的水草,從冰涼的湖中奮力游出水面,有種死裡逃生的……萬幸之感。
梅枕霜聞言斜睨了太子一眼,他不知太子此時的心情,只是眯了眯眼睛,心想父皇果然還是偏私於皇後及太子一黨的。
梅擎霜則冷眼看著今日所發生的一切,等宣佈散朝後,面無表情的退出去了。
自始至終,他都未發一言。
於是此案便交由刑部主審,安王和康王一同陪審。
當日,張典和唐秉便被傳喚到了刑部,與他二人一同受審的,還有媯胤。
媯胤昨日已經受了一番嚴刑拷打,只不過梅枕霜府上那些人都是些老手,能在酷刑之下不留痕跡於身,所以媯胤傷的都是內裡,外頭絲毫瞧不出來。
遭了一回罪便不想再遭第二回,故而當刑部尚書親自審訊的時候,幾乎沒費什麼力氣,便將媯胤用五百支突火槍換得了提印剩員一職之事,問了個清楚明白。
審完了媯胤之後,還有張典和唐秉要審,張典知道他必須咬緊牙關,堅稱自己並未私收突火槍,只要咬死了,事情便有轉圜的餘地,太子那邊才不會把自己當做棄子,所以整整兩天,無論刑部如何審問,張典都聲稱自己不認識媯胤,也沒有行賣官鬻爵之事。
事情到此便有些棘手,梅境和日日都會從梅隱霜那裡得知案件的進展,而梅枕霜卻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張典竟如此嘴硬,他明裡暗裡什麼手段都用過了,張典就只有一句話:不認得媯胤,也沒見過什麼突火槍。
此事梅擎霜自然也聽說了,張典的反應在他的意料之中,因為眼下只有死不承認才是他唯一的活路,只要他透露一點兒關於太子的事,立馬就會身首異處。而現在最多不過受幾道刑具,孰輕孰重,他心裡清楚的很。
梅擎霜看著水缸裡的魚,抬手灑下了一些魚食,魚食落到水面發出零星細微的聲響,沙沙的,很舒緩,梅擎霜就著這個動作問道:“梅枕霜呢?”
江吟時道:“安王也頭疼的緊,媯胤對自己所犯之罪不打自招,且刑部也已查明,媯胤既無功名在身,也無官吏可承襲,因此張典和唐秉二人賣官鬻爵的罪行已是昭然若揭,可刑部連同二皇子一起,卻始終無法撬開他兩人的嘴,查不出媯胤所說的突火槍到底在哪。”
梅擎霜意味不明的笑了笑:“梅枕霜那個腦子也就是一半花生仁大小,他與梅境和加在一起,也就勉強能湊出一粒花生,不夠當個下酒菜的,自然也想不出讓張典開口的法子。”
江吟時問道:“殿下,那咱們下一步要怎麼做?”
梅擎霜灑下最後一把魚食,看著爭先恐後露出水面搶食的魚,忽然生出一種掌握他人生死的淩虐感,尤其這魚在一定程度上就象徵著梅境和與梅枕霜,梅擎霜沉默了一會兒,須臾後開口道:“安排人,旁敲側擊的讓梅枕霜知道,只要唐秉死了,張典就會說實話了。”
江吟時應了聲“是”,轉身退出去了。
顏松落隨梅擎霜進了屋:“殿下,今日城東有個詩會,您還去瞧瞧麼?”
梅擎霜看著窗外,久久沒有應聲,顏松落一直侍立在旁,久到他以為梅擎霜沒聽見自己的話的時候,梅擎霜卻突然開口了,他的聲音裡帶著一種蒼涼與迷惘,聽得顏松落甚至有幾分恍惚,懷疑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松落。”
“怎麼了,殿下?”
梅擎霜道:“你說……母妃會不會怪我,怪我讓她等的太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