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老頭罵的很難聽。

可以說,在京城,不對,應該是整個大渝,敢當著這麼多人面罵平寧公主的這還是頭一個。

但葉辭書也發現了,這個老頭很聰明。

政令是蕭武帝頒的,聖旨也是蕭武帝下的,但這老頭不敢在勤政殿門口撒野,卻跑到內府這裡搞事。

他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

做成了,即使他死了,在那些官員或者利益群體裡也能搏個好名。

他是為了大家做這些事情的。

葉辭書也能明白,今天蕭武帝下的聖旨觸犯了多少人的利益。

女子入朝堂……

這是開了先河,這讓那些腦子裡都是聖賢書的男子心裡怎麼想?

佔了他們的位置,享了他們的富貴。

他們心裡固有的夫權的地位受到了衝擊。

所以,那些人肯定會想方設法的讓平寧公主主動辭掉這個差事。

當然,要是把這個位置換上他們男人的話,他們肯定沒話講。

說不定在下朝後,他們各部的人都已經帶著禮物從後門去拜訪這位新上任的監察司卿了。

大家誰都不敢說話。

按理說,老頭辱罵他們的頭頭,他們應當上前把這人驅走。

但現在禁軍都拿這個老頭沒辦法。

只要禁軍上前,老頭就一副要撞死在柱子上的架勢。

老頭是翰林院的學士,歷經兩朝,平時沒什麼大的作為。

就是在翰林院管理文冊,文翰,順帶著起草皇帝的詔書。

但這次蕭武帝的聖旨沒有找翰林院的人寫,他們事先不知道情況。

哦,這個老頭混了這麼多年了,也就是個正五品而已!

葉辭書算著時間,她猜測朝堂上的那些官員應該很快來了。

按照常理來說,那些官員來了後,應該會先勸上一番。

然後勸不動呢,不少人就會順勢也陪著這個老傢伙一起跪下來。

看看,多順理成章的事情啊!

跪的人越多,蕭武帝讓人出來回應的機率就越大。

即使不回應,他們應該也不會有大的損失。

這麼多人呢,您總不能把大家都辦了!

要是都辦了,對天家的名聲不好聽不說,朝堂上沒人幹活,那朝廷不得亂成一鍋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