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陰森古怪的輕喚,讓陳年回過神來。

他抬頭望去,面前一個白衣女子正對著他盈盈下拜:

“幼槐謝過法師。”

陳年定定的看著沈幼槐,眼神逐漸恢復了正常。

不是什麼問心,也不是什麼明悟。

只是一個從小到大養成的理念,一個很簡單、很樸素的想法。

自己惹的亂子,自己收拾!

他從來就不是個認命的人。

“亂世,既是危機,也是機緣。”

陳年收回目光,神色愈發堅定。

五府搜山,那些城池中的隱藏的妖鬼邪神,讓他早就看明白了。

透過祭祀血食謀求利益,祀神禱鬼,早已深入到了這個世界百姓的骨子裡。

他們的憤恨與懼怕,只是因為獲利的那個不是自己。

新豐縣那爭著讓自家女兒成為神女的情形,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只要人心不改,就算他殺盡此界妖鬼邪神,他們也能活生生的再給你造出來一批!

不破不立,不經過血與火的變革和磨練,要想破除血祭之風幾乎不可能。

四大天師破山伐廟歷經千年,掃六天故氣,掃的從來都是餘孽!

六天故氣,指的也從來不是某幾個具體的鬼神,而是人心!

從伏羲、女媧的六天治興到後來的六天氣勃,六天從未變過,變的從來都是人心!

三道交錯,研氣縱橫,醫巫滋彰,烹殺六畜,酌祭邪鬼,皆棄真從偽,至使生民夭橫,暴死狼籍。

真正將祭祀血食之風,在最巔峰時期打垮的,是一場戰爭。

一場封神之戰。

武王伐紂,後世演義封神,編排非議諸天神聖。

豈不知殷商祭祀血食之風,已經瘋狂到了以王室之人為祭品的地步。

封神確實是封神,封的卻不是天神,而是鬼神、大魔!

封,是封印的封!

北斗君周武王、西明公周文王至今還在酆都六宮鎮壓大魔。

此後周公旦借戰爭餘勢,強廢人祭,才將此風遏住,但也僅僅是扼住而已,民間祭祀仍是不絕。

待到祖天師出世,平正六天之治,分別真偽,揚三天正氣以代六天,為的就是徹底改變人心。

以大魏朝不亞於殷商的祭祀血食之風,不經過一場大戰,想要根除,幾乎不可能。

“此劫既是因我而起,也當由我而終!”

陳年提起腳尖,輕輕往地上一跺,心中有了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