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元帥的斬妖吞孽咒??”

看到這道符篆,一眾酆都猛將眼神一亮,這符篆他們並不陌生。

斬妖吞孽咒流傳甚廣,但大部分不過是借得天蓬真君一絲法意。

真正能將所吞妖孽化作自身資糧的,唯有真君親傳!

再聯想到陳年先前自稱“得祖師傳法,得掌黑律重憲”,眾將的眼神不由熱切起來。

酆都雖然法度嚴明,但人情世故,一點也不少。不過礙於黑律嚴苛,一眾猛將並不敢隨意搭話。

潘將軍看了一眼同僚,猶豫了一下上前拱手道:

“法官可還有吩咐?”

此間事了,陳年正在看著手中的桃木劍。

聽到潘將軍問話,他正要揮手讓他們退去,卻突然想起一事。

陳年將桃木劍拍入樹身,桃樹急劇縮小,最後重新變作了一根桃木杖。

陳年開啟杖頭上掛著的葫蘆,從其中扯出一道氣息,正是先前從神像中獲取的羅仙氣息!

他曲指一彈,將氣息彈至一位頭戴鐵帽、身穿皂袍鐵甲,腰間跨著一把鐵斧、手執長戟的將軍面前。

“柯將軍,你來帶路,務必將此道氣息主人的拿下!”

“此邪為求祭祀,妄興祅孽、誑惑人民,為害甚重!”

“若是找見,依黑律,滅形!”

“末將得令!”

柯將軍接過氣息,放在鼻尖一聞,皺眉道:

“傷亡孤魂?上面還有香火和佛邪之氣,應當是由此向東,我等去去就回!”

考召院第九大將柯昴,最擅追擊之法,斬截鬼路,使之無得進形。

柯將軍一馬當先,身後眾將隨行,轉瞬間就消失在陳年的視野之中。

片刻之後,眾將重新回到了陳年身邊,一個個臉色無比凝重。

陳年見狀正要問話,潘將軍就抱拳對他行了一禮,直接了當的問道:

“敢問法官,此處可是在三界之外?”

潘將軍所說三界,並非簡單的指“天、地、人”三界,而是“天、地、水”三界。

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指的是天庭法度覆蓋下的十方法界。

法界有三解:

一是依託於現世的地祇司神道場、天仙洞天福地等,乃是天地炁機流轉,集眾生願力或以莫大法力開闢所成,隱藏在現世之外。非修為有所成者,不可往。

二為道經所云的十方法界,即是無盡諸天。《高上玉皇本行集經》有言,玉帝治三十億萬大法界,界有三十六天,各天有帝,俱屬大天尊統攝。

三即是莊子所言“太虛”,文子所稱“太無”,乃是空寂無相之境,永珍泯絕,如太極未判、兩儀未分,內隱重蒙之象,為道之本源。世間一切皆包含其中,皆可由此演化,非與道合真者,不可見。

酆都為天庭陰治之所,諸將行走於十方法界,對三界之外的事務,有所瞭解,陳年並不意外。

所以潘將軍的詢問,陳年也沒有隱瞞,點了點頭說道:

“此處確實不屬天庭治下,可是遇到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