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考察多倫
章節報錯
對於手底下的這些人,李紹義就要教育他們,又得時不時的試探他們,讓他們有一個正確的選擇,不要以為完成自己的任務那就是對的,還要考慮實際情況才行,必要時刻也要對自己說不。
上車之後,李紹義也對多倫進行了考察,目前這裡的生活基本上已經恢復了,大街上的店鋪也都開門了,但是跟南方的城市比起來,這裡的經濟活動弱的很。
“礦產勘探的那幫人怎麼樣了?”
內陸地區的經濟,李紹義已經是做好了批覆,以資源開採為底子,慢慢的發展起來。
“在多倫東北側,他們已經找到了一個煤礦,這裡的煤礦儲量還不少,圍繞著這個煤礦,我們將建立一個發電廠,至於其他的企業,現在還沒有做過多的計劃。”
唐國平有些尷尬的說道,主要這也不是他的強項,而且在這樣的地方投資,估計沒有幾個人願意來,就算是你把基礎設施都給建好了,北面有羅剎人,東面有日本人,這樣的地方太危險了,在這裡投資在很多人看來,那就是拿錢往水裡扔。
“先彆著急啊,把煤礦開出來,一邊往外賣煤一邊建立相應的配套設施,電廠是必須要建的,另外就是鋼鐵廠之類的,在建設工廠的時候,可以把交通網路給完善了,咱們這邊還有一些其他的優勢,現在看著不安全,但我們取得的勝利多了,比方說外匈奴收回來之後,這裡將會是目前國內最為安全的地方。”
李紹義非常有信心的說道,唐國平的眼睛裡也露出了光芒,之所以跟著李紹義幹,就是因為李紹義是一個創造奇蹟的人,短短的幾句話,把多倫這邊就說成一塊寶地了。
各方面的資源缺不要緊,但這裡也是最為安全的。
在現如今這個年代,只要是有安全這兩個字,營商環境好,你還怕那些人不帶著錢來嗎?全國各地有規矩的地方不多,即便是在浦江,你的錢如果要是被盯上了,那也是不安全的。
如果李紹義的佔領地講究法規,吏治清明,一兩年或許沒人看得見,但時間長了之後,靠著口碑相傳,總有人會到這個地方來建廠發展工業的,咱們現在所做的一切,絕對不會虧了。
“這裡是剛剛建立的訓練營,兩千八百名新兵已經入住了,全部按照您制定的新兵訓練計劃,一天也不會少,考核又多了好幾個,雖然他們的壓力重了點兒,但新的考核都是根據戰場上的損失來修改的,也是為了他們好。”
到了東側成交的時候,李紹義下車站了站,遠處被圈起來的兩塊地,就是剛剛建立的兩個訓練營。
“之前情況緊急,從訓練營裡抽掉了不少的新兵,這些人都沒有完成全面的系統訓練,如果要是有可能的話,讓他們再回去訓練一下。”
李紹義很清楚訓練的重要性,如果要是能完成三個半月的新兵訓練,作戰力絕對不會比一名正規的日本士兵差的,再加上咱們的武器優勢,至少能夠達到一比二的作戰力。
唐國平在旁邊都記下來了,把李紹義的話傳到司令部,如果有機會的話,讓那些沒有參加完完整訓練的人都回去,畢竟有很多訓練他們得去,比方說普通的步兵也得會簡單的包紮,簡單的埋雷排雷。
在這三個半月的時間裡,很多士兵都掌握其中的一個印象,不至於戰場上遇到這樣的情況什麼都不會,有些士兵因為時間緊急就沒有學這個,現在再把他們給推回去好好的進修一下,對將來的戰場非常有利。
“多倫機場的擴大建設怎麼樣了?”
城市的北面,一座巨大的機場在快速的建設著,這個年代的飛機對機場的要求不高,所以只要是有足夠大的面積,就能夠很快的建設出一座機場。
李紹義的飛機所降落的機場是原來多倫的機場,但這個機場已經不夠了,如果將來要把這裡當做攻擊羅剎的大後方,那勢必要建設一個新的機場。
“設計圖紙已經在討論過程當中了,這個月月底可以動工。”
李紹義一直在強調一個速度,當然再有速度的同時也必須得有質量,講究負責人制度,每個人的簽字兒都要負責其中一部分,如果工程出了什麼問題的話,專門找這個簽字人,省得跟國民政府現在一樣,一份兒檔案上十幾個人簽字,你想找個負責人都困難。
接下來李紹義又考察了這邊新建的幾個專案,雖然剛剛拿下這裡,但是在李紹義看來,這裡當做大後方是可以的,北方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空軍和裝甲部隊的攻擊之下,很快就能夠成為我們的領地。
距離東面的戰線很遠,日本人即便是想空襲這裡,我們也有足夠的空軍應對,北面的老毛子想打過來,就得看看他們現在有沒有足夠的裝甲力量,如果要是靠著士兵的兩條腿的話,在草原上足以讓他們跑斷腿。
轉了一圈之後,李紹義跟著唐國平來到了指揮部,這邊已經開始忙碌起來了,地圖上也插上了各種各樣的小旗子,各地也都有了我們的駐軍,整個多倫北部地區,並不是無人住房的狀態了,唐國平的陰影已經是散出去了。
雖然還沒有到北部邊界那一部分,但是在多倫北方三百里範圍內,如果要是發現敵人的話,我們有足夠的軍隊對他們進行殲滅。
“總結一下。”
李紹義對著地圖畫了個圈兒,看看前線的指戰員是如何看待這次行動的。
“進展迅速,無大規模的抵抗,但還有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缺人,從多倫的北面到外匈奴,大約還有五六百公里,在這麼龐大的一片土地上,單靠我們第一旅四個團是不行的。”
唐國平苦笑著說的,現在第一旅的軍隊往各處分散,能用來進攻的人已經很少了,大部分人都有了守土之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