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第一三七章 。

而大約也是因為這回的身份有些不同, 小神醫整顆心都撲在了範愚身上,待將將要出發時,葉質安方才想起來, 自家嫡親的兄長、早已經升入太學上舍的葉質堂,也是計劃的今科下場。

烏龍沖散了他原本有些溢位的緊張情緒,又恢複到了平日裡的淡定模樣,陪範愚一道早早出了門,往考場徐步走去。

較之安排在悶熱八月的鄉試, 會試放在生意盎然的春日裡頭, 於考生而言要舒服不少。卻也有不小的可能, 讓人遭上一陣突來的寒意侵襲。送考時天色尚且昏沉, 偶爾掠過的夜風便恰能叫人顫上幾下, 攏緊衣襟。

為了防止科舉舞弊的單衣要求,此時難免令應試學子在風裡打個寒噤。

又是連考三場, 單衣、冷食, 並狹小號房。

不得不說,科舉除卻篩選人的學識能力, 對於應試者的身體素質, 也從來有著不低的要求。

能走到會試這一步的學子, 對於應考流程皆已是輕車熟路, 倒是負責檢查的人員,明顯能看出來, 態度要比鄉試來得嚴肅不少。

作為朝廷篩選人才的最後一關本就重要,加之範愚親身經歷了的江南那起鄉試舞弊案,也才將將過去沒多久,是以今科會試的一應檢查,都悄然加了力度, 瞧著恨不得將考生所帶的食物也給拆成粉末,好看清有無夾帶似的。

等到一應物事查驗完畢,考生悉數進入各自號房當中,便又到了開考前那段略顯漫長的等候時間。

為了應考起得頗早,這段時間裡又無事可做,範愚索性將木板鋪好,和衣躺了上去,打算小憩個片刻。

至於心頭不免盤縈的那點緊張情緒,他倒不是全然不受其影響,只是多年苦讀並數次科考的經歷,已然讓他學會了盡量調節。等瞧見考題的那一刻,便是真正徹底投入到作答當中,將這些個情緒拋之腦後了。

無需系統的幫助,範愚這狀態也同早年在使用系統經營時達到的專注狀態一般無二。

會試同鄉試一般分作三場,對範愚而言最需要重視、難度最大的策論一向被安排在最後一場進行。問治國安邦之策,尋朝廷合用之才。連同詔、表等公文書寫,也一併囊括在第三場的考題當中,以求應試學子皆能夠經世致用。

這樣一來,前頭兩場的考題盡是學了多年、最為熟悉的內容,雖有難度,叫範愚來說,也實在是成竹在胸。

只是出於對除開殿試之外科舉最後一道大關的重視,他還是仔細將文章反複打磨了數遍,才提筆來完成最後的謄抄工作。等到真正停筆,墨跡幹透之時,天色不算很早。比起鄉試時候的早早離場等候放排,範愚很是多花了些功夫在號房裡頭。

到了最後一場,方才是對他而言,這場會試的真正考驗所在。

有言道是“三場辛苦磨成鬼,兩字功名誤煞人”。即便是參與會試者盡數經歷了前邊幾輪考試的篩選,至第三場候場之時,依舊能看出來不少應試者的面色蒼白、形容頹喪,既是體力不支,也有兩場考試帶來的心態影響因素在裡頭。

每場皆是提前一日入場,寅時便點名搜檢,而後在狹小的號房裡頭呆上整整一日,至臨考之日的子時方才發放試題。中間這漫長的一日時間,到了第三場時便顯得格外難熬些。

範愚的狀態依舊還算不錯,卻也能聽見雨滴落在號房上傳來的聲響裡頭,間雜了臨近考生的隱約泣音。

還能隱隱聽見那道有些滄桑的聲音,低低地叫著個名字,聽著像是孩童的乳名。

約莫是寒窗數十載而屢試不第,謀生計與求上進的壓力並在一處,又在風雨聲中想起來了家中親眷的期待目光罷。

範愚的思緒便也順著風飄遠,飄忽間,腦中浮現出來了幼時的記憶。

“將來阿愚也要和阿爹一般考取功名,等阿爹老了,就換阿愚來念書給你聽。”

還是不認識多少字的稚童時,被父親抱在膝上讀書的小阿愚,曾同父親這般說過。而今身在會試最後一場的號房當中,身上功名已經遠超過當年定下的秀才目標,可範愚記憶中笑著說好的父親,卻已經模樣都有些模糊了。

倒是當年的目標裡頭,同父親一般得了功名便回去族學教書的想法,一直以來都不曾褪色。

系統要求建立的書院,早早便在範愚心底有了個雛形。煙雨江南,朗朗書聲,攜一人白首,便是眾人眼中前途大好的少年天才,為自己擇定的未來。

雨聲、童年回憶,並未來憧憬,交織在一處,成了範愚的一場好夢。

醒後再過一個時辰,便該是發放試題之時了。

雨還在下,心情卻無比明朗。落到筆下,便是蓬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