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第七十五章 進賢文會

到最後, 範愚還是靠著對酒樓的大致描述,從路人口中問出來了方向。

就是一次問路只能管一個轉彎,得虧距離算不上太遠, 花費了點力氣之後還是順利找了回去。

推門而入時,葉質安看上去已經起身很久,正端坐在桌案前,提筆寫著點什麼。

酒樓還算新,木門推開時並沒有什麼吱呀聲, 加上葉質安背對著門口, 也就沒能立刻察覺到範愚的到來。

因為屋裡就他一個人的緣故, 落筆的同時, 口中還在喃喃自語著斟酌字句, 不算輕的聲音提到了句“父親”。

大概是在寫家書?

範愚猜測著,還沒來得及出聲, 就聽見了自己的名字被熟悉的聲音念出來。

“阿愚遊學, 從師言隨同出行,遊江南以磨醫術。”

雖說提及了自己, 但畢竟還是封家書, 範愚不好繼續聽下去, 趕在葉質安念出下一句之前, 抬手輕敲了敲身側的門。

“阿愚,不是說去尋祁連先生, 怎的這麼早便回來了?”

聽見聲音的人輕攬衣袖,放下了手中的筆,剛轉過身就帶著點詫異問道。

顯然是瞧見了範愚一早留下的字條,只以為他興許得等很晚才回來。

“我正打算著,等寫完了家書就出去瞧瞧有無什麼暫住的院子, 租上一處,比日日呆在酒樓來得合適些。”

……不如找個鄰近祁連先生所在的院子吧?

範愚差點脫口而出,在意識到自己方才下意識搖頭表示沒尋到人之後,才嚥下了這句提議。

想也知道,鄰近先生所在的位置,估計也不會有人願意將院子租借出來吧?即便是有,也該被同樣遊學的書生,或是本縣的學子給佔了去。

這位祁連先生,雖是範愚的路線上頭一位打算拜訪的,實際上正好也是計劃中名頭最大,興許也是學問最佳的一位。

而伴隨著學問極好的名聲的同時,為人所知的還有他定好的規矩。

比起避世隱居的大儒,祁連先生對於請教學問的學子可謂來者不拒,但卻定了一日只答一個問題,只講一段經,餘下的時間都閉門謝客,呆在屋中專心治經。

久而久之,周圍就聚起來了不少求知若渴的學子,想要個提問的機會,都得先讓眾人認可才成。

而更多時候,則是誰都不服誰,只能各自將問題寫下來,投票出個最多人認同的,再交給提出問題的人去敲門求解。

至於先生閉門謝客的時間裡,眾人倒是會時不時湊在一起辦個文會,互相探討學問,各取所長。

學子雖有來去,風氣卻從先生剛回鄉開始就保留了下來,至今已經傳了有近十年,連文會都已經被冠上了進賢二字,隨著先生的名聲一道被傳頌。

白洛介紹的眾位先生當中,也就只有這一位,是範愚早早就已經知曉的了。

思緒從家書轉到了院子,自然而然地就帶出來了對先生的嚮往,範愚的提議雖然沒說出口,葉質安卻差不多能猜出來,跟在租院子這句後邊的,便是“最好是處離那位先生近些的院子”。

話末的語氣輕輕上揚,不是疑問,反倒帶著點熟知範愚想法的笑意。

於他而言,住在哪處都無甚差別,只消方便行醫,不是太過偏僻便可,自然願意遷就一番範愚。

就是沒那麼好遷就。

人生地不熟,要租院子依舊是尋了牙人相助。

而有上回的經驗在,不必葉質安開口,範愚也特意換了秀才那身打扮才出門。

於是牙人一瞧見兩人,瞬間加大了面上的笑容,脫口而出就是句:“秀才公可找對了人,不用說,必定是想要離祁連先生近些,好方便求學吧?正巧,有處院子雖小些,但離得不算遠,唯一一點,就是這價格略略高了些。”

同當初尋懸濟堂新址時候,牙人因為範愚的秀才身份主動降了價不同,進賢縣的牙人,最喜歡看到的,可就是讀書人了。

有位祁連先生在,牙人們可不愁這些讀書人捨不得花大價錢在租用院子上邊,反倒愁的是有沒有足夠多的合適住處拿來租給他們。

再小的院子,只要離得近,都能賺上一大筆。

這樣一來,瞧見了模樣陌生、不曾在進賢縣見過的秀才,牙人的反應自然格外熱情。

院子確實合適,價錢雖相對旁的高了些,卻不及平昌縣的租價昂貴,反倒正好卡在了接受範圍上,比之長期住在離得頗遠的酒樓,還是要劃算不少的。

成交得爽快,牙人甚至還幫著搬了行囊,看上去對今日的收獲頗為滿意,模樣有些猥瑣的鬍子都開心得翹了起來。

而這樣一來,葉質安已經寫完的家書,還被他特意從信封當中取了出來,打算提筆再加上一段。

一邊書寫,一邊還同範愚提起來了家書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