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第 10 章 不如公主來坐這個皇位……

就在蕭珩成婚的第二日,洛陽城發生了兩件大事。

一是有情報稱朝廷的前樞密使、禁軍中尉安有良已率禁軍抵達了鳳翔。

二是司天監監正高丞忽然上奏稱“熒惑當空,不久必降災禍”,監國李冀昌一聽,憂心忡忡地問他“愛卿覺得該怎麼辦呢?”,高丞答道:“遷都汴州可解。”

誰不知道汴州是李冀昌起家的地方,是他河南軍鎮的首府。

李冀昌聞之不由得大喜,他不顧燕朝舊臣的百般勸阻,以“擇日遷都”為結論結束了這場略顯刻意的二人轉。

自入京之後,他先是屠戮宗嗣,再是自稱監國,最後決定遷都汴州,誰都知道,下一步,他該稱帝了。

當天夜裡,段雲楓將手下的幾位大將都叫到了府裡,準備議一議這兩件事。

“依我看他孃的直接打過去得了!要什麼聖旨?世子給我一萬兵馬,我立刻把安有良的頭給寄過來。”說話的這人名叫高泰,年逾三十,生得猿臂蜂腰,很是雄武,他曾是段雲升手下的副將,對安有良可謂恨之入骨。

鎮北王手下、河東派系的將帥不少祖上都擁有遊牧民族血統,他們其中許多都是如高泰般草莽出生的武夫,作戰風格亦十分彪悍。

鎮北王派來協助段雲楓、在河東軍中資歷頗深的參軍周業搖了搖頭,“不妥,如今朝堂無主、四方動蕩,此刻貿然攻打鳳翔,師出無名,且出兵鳳翔必經西京長安或是延洲一帶,西京尹立場尚且不明,未必就肯借道,延洲刺史孫皓邯本就為賊寇,又與王爺有血海深仇,必出兵阻攔。”

高泰:“那參軍的意思呢?”

當初段昱派周業前往洛陽時,特意囑咐他別的都是其次,但務必全須全尾地將段雲楓帶回河東,如果不是段昱在函谷關一役對戰三鎮聯軍時受了傷,此刻披甲掛帥的絕對是他本人,按照段昱的意思,自己的寶貝兒子絕對不能出事,日後若尋到了安有良的蹤跡自己再親自上陣便是。

周業道:“依我之見,不如世子先率軍返回太原,與王爺合兵一處,再靜觀其變,徐徐圖之。”

高泰第一個跳出來反對,“就這樣回河東,那姓李的真遷都去汴州稱帝了怎麼辦,難道還要向他上貢不成?當了幾天監國還真把自己當成皇帝了,他要是能當皇帝,那我們王……”

“不可妄言!”

眼見高泰愈發有口無遮攔的趨勢,周業連忙打斷了他的話。

眼見周業與高泰二人你一句我一句逐漸有爭執起來的趨勢,段雲楓並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將目光轉向坐在自己身旁的蕭珩,當著眾人的面問道:“依公主看呢?”

眾將的目光瞬間落到了蕭珩身上。

鎮北王行軍駐營時通常會帶王妃隨行,當著諸將的面與王妃商討計策也是常有的事,在他們看來這位燕朝公主既然嫁給了他們世子,那就是自己人了。

蕭珩提筆在紙上寫道:

——現在李冀昌大肆清算舊臣、提出遷都,所有人都看得出來他要稱帝,朝堂積怨已久,天下勢力蠢蠢欲動,之前他任命監國的詔書下發後,以鳳翔、西京長安為首的大半個關中地區名只尊蕭氏皇帝,並不承認李冀昌的監國身份,蜀中起義的叛軍殺了劍南節度使等所有朝廷委派的官員,匪首自立為蜀王,擁兵數萬的朔方、隴右二鎮收到朝廷的詔書,既不表態也不上貢,只靜觀其變,時刻為自己留有轉圜的餘地。

——這正是鎮北王擁立燕室的最好時機,你只需先擁立一個蕭氏皇帝,再招攏燕朝舊勢,便可以伐不臣之名取鳳翔,滅安有良。

高泰當即一拍桌子道:“好啊!公主說得甚好!怎的就那閹豎安有良能透過皇帝發號施令,靠天靠地,都不如自己弄個皇帝來得爽快!”

周業思忖片刻,“以此一來,與楚王的盟約怕是要破了。”

高泰:“破就破!怕他做甚?當初盟約上只說了共同討伐三鎮聯軍,又沒說要聽他的讓他當皇帝,那這麼說怎麼不算他先違反盟約?再說了,當初他若不是藉著與我軍結盟的勢頭,靠自己能吞併河北、山南二鎮?”

當初在段雲楓率兵援助鎮北王的第一時間,李冀昌並沒有發兵,也沒有提結盟的事,直到段雲楓首戰大捷,破了聯軍,李冀昌才提出聯盟,並發兵討伐聯軍從而順勢攻下河北、山南,將自己的勢力壯大了一倍。

蕭珩在紙上寫道:

——中原逐鹿,日後必有一爭,現在他急於稱帝根基未穩,諸方勢力皆蠢蠢欲動,你此刻擁立蕭燕皇室,你便是正統,你便是忠義,你就是民心所向、天命所歸,以正統之名,再加之鎮北王的威勢,你只需要振臂一呼,仍舊擁立燕朝的、忌憚李冀昌的勢力自然會站到你這邊,你若是瞻前顧後、怯懦不前,那便會錯失良機,等於將機會拱手讓人,讓李冀昌繼續擴大勢力,坐穩了半壁江山之後,原本那些搖擺不定的藩鎮勢力還有可能聽你的話嗎?

周業看著他寫下的這段話,只覺得眼前人心思深遠,愈發深不可測,心中略有些駭然道:“公主這是……欲謀天下?”

蕭珩: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1]。

如今朝廷式微、燕室凋敝,亂世之中,你不主動爭取,便會被人壓在頭上,任人魚肉,之前是安有良,現在是李冀昌。

你有意當個偏安一隅的諸侯王,也得看別人容不容得下你佔據河東這塊兵家必爭之地還手握數萬雄兵的大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