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日薄西山(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也是之前老秦頭提到糧食之時朱元璋為什麼會有這麼大反應的原因。
在這亂世之中,只要有了糧食,就擁有了人心,地盤,軍隊,甚至財富。
如果糧食斷了,短時間可能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但是時間長了,誰能保證吃不飽飯的軍隊會不會造反?又有誰能保證,那些自己都吃不飽飯兵士會為他們的頭領賣命的?
“將軍別急,如果將軍信得過我,可帶一百軍士先行隨我回應天,那裡的城隍廟中我藏有一千多擔糧食,雖然不多,卻也能解將軍的燃眉之急。”老秦頭說完,朱元璋原本笑得合不攏的嘴有些呆滯了,他還以為自己聽錯了,而後再三回想,確認老秦頭說的是一千擔糧食,而不是其他的。
一千多擔糧食雖然也不少了,可是自己如今也有一萬多人的軍隊,這點糧打細算的話也就夠一個月吃的,這些還不算分給老百姓的那份,原本以為讓他頭疼了很久的事情能夠解決了,結果卻是這樣。
朱元璋心裡這樣想著,臉上卻不露聲色,依舊掛著笑容,熱情卻有所減少。
老秦頭看穿了他心中的想法,卻也不點破。
另外,老秦頭想起說這句話是城隍爺似乎嘀咕什麼,從他的臉色來看,似乎有些為難。
不過認真說來,張一仙交代這些給老秦頭的時候,心中還真有些為難,但是一想到自己剛差點被雷劈起,心中原本不打算幹擾歷史的心又再次浪了起來。
這一次他不僅要做一些大事,更要將一些話提前告知朱元璋。
在歷史上,朱元璋也是差不多在這個時候遇見了一位賢士朱升。
朱元璋佩服他的學識,眼界,以及人生閱歷,才開口求教,更是捨得下臉皮,畢恭畢敬。
朱升也不含糊,將自己幾十年來對整個歷史大觀的感悟和分析總結成了九個字。
就是“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這句後世人人皆知的話。
而且朱元璋能成為與大漢帝國先祖劉邦一樣,從真正的祖宗三輩是貧民的歷史變成一個輝煌帝國的開創者,這句話的作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不僅如此,朱元璋這個人別看他長相憨厚,卻有些女人一般心細的感知。
再加上一個十分懂得人情世故的馬皇後,能為他賣命的人還真不少。
“將軍不必著急,這些糧食足夠一月之用,而且一月之後,我家先生也肯定能回來,他定會有辦法解決的,如果將軍見了我家先生,一定會懂的。”
朱元璋注意到了一個細節,老秦頭在提及自家先生的時候,眼中有些盲目的敬畏和自信。
他不知道老秦頭從哪裡來的這種近乎信仰的信心。
“也好,咱這就派人跟著老丈回去。”朱元璋又是一跪,反正禮多人不怪。
這是他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時候學到的,如果那樣的環境他不知變通,懂人情世故,他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早就餓死了。
“好,我也許久未回去了。不知將軍與我一起還是?”
“我這裡公務繁忙,一幾萬人的事情,忙不過來,就讓我的結義兄弟徐達陪你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