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打。”許戈將書本捲起來,“估計快打完了。”

京都還是安靜的,蘇禾飯都顧不上吃,帶上紫竹到街上逛。

經過一夜的暴雨,京都百姓沉澱許多,沒了昨天的慌亂。

傳令兵半個時辰會來一次,剛好要從粵海茶樓過,蘇禾選了靠窗的廂房,點了早茶慢慢吃。

吃到一半,噠噠的馬蹄聲響起,傳令兵又從樓下疾馳而過,“報,嘉陽關捷,彭標被殺。”

擒賊先擒王,近軍衛將帥被殺,而敬王又不擅帶兵,何況近衛軍只聽彭標的,看來大局已定。

果不其然,陸續有傳令兵過來,叛軍首領一死,睏乏的近衛軍潰不成軍,頓時方寸大亂,而明遠將軍言明叛亂乃彭標個人所為,士兵投降不殺,事後不追責。

士兵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不少人家眷都在京都,而且私下大多數人都不想反,無奈聽令行事而已,加上嘉陽關經過暴雨沖刷,突發泥石流阻路,天險人禍敗跡已露,再做無畏的抗爭只是死路一條。

有了第一個投降的,就有第二個。

時至傍晚,沒有等來明遠將軍凱旋的隊伍,但聽說已經大獲全勝,敬王被生擒,不日將押回京都。

此役以少勝多,宿衛軍傷上千亡數百,近衛軍由於輕騎上陣帶的乾糧不多,加上途中遭暴雨長時間侵襲,人乏馬困疲憊不堪,雙方在嘉陽關交鋒,馬兒被噴香的炒黃豆跟青草吸引不說,更被刺蝟釘扎,造成大面積驚亂衝撞,騎兵優勢盡失,戰亂中彭標被斬首,軍隊陷入慌亂被夾擊。

大勢已去,隊伍摧枯拉朽般,很快敗下陣來。

這是一場雙方死傷損失都極少,但聲名大噪的京都保衛戰,勝在京都軍上下同心,大捷而歸氣勢十足。

皇帝徹夜無眠,既擔心逆子攻破京都,又痛心他的背叛,急火攻心渾身不適。

得勝的訊息傳來,皇帝兩眼一黑倒在龍椅之上。

京都禦敵成功,劫後餘生的官員們紛紛舒口氣,早早等在殿外上朝,誰知過了時辰也不見皇帝來。

周福海姍姍來遲,道是皇帝染了風寒不便早朝,大臣們有急事可遞奏摺,由他代為遞呈,皇帝批閱後再送回各衙門。

上次休朝還是數年前,朝臣議論紛紛攔住周福海不放。

周福海一個頭兩個大,“各位大人,皇上突發頭疾,服藥之後已經歇下,情況並不嚴重,醒來之後便會批奏,沒事散朝吧。”

想想也是,最看中的兒子反叛率兵攻打帝都,縱然是皇王寡情,心裡也過不了這一關,哪怕這場仗打贏了。

朝臣不再追問,省得引火燒身,至於如何處置敬王,還是等押解回京再說。

許戈訊息延後些,吃早飯時才傳過來,說是皇帝中毒吐血昏迷,御醫仍在急救,至今仍未甦醒。

中毒?這倒是稀奇了。

皇帝入口的東西,都要經過驗毒的,再說宮裡誰有這個膽子給皇帝下毒。

訊息簡潔,說是皇帝突發頭疾昏迷,由瑜貴人貼身照顧,而德妃得知兒子敬王被擒,特意過來求情。

德妃長寵不衰,雖然沒有封后,但在後宮儼然是眾妃之首,瑜貴人不敢怠慢便請她一起照顧皇帝。

想到敬王做的事,甦醒的皇帝自然對她沒好臉色,瑜貴人為了緩解尷尬,不但替德妃求情,還端起德妃帶來的參湯餵給他喝。

誰知這一喝下去,皇帝直接吐血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