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吏員不停喊著,可數百考生將整條街都堵住,哪來的閒雜人,他們都是受害者。

考生很快組織起來,要求朝廷補辦官憑延遲春闈。

延遲春闈,別說在閔朝,就是歷朝歷代都沒有過的事,他們的要求簡直是荒誕。

當然,大理寺的官員還是有腦子的,“各位,是否延遲春闈,這不是大理寺能決定的,你們應該去問禮部。”

考生想想也是,加上迫在眉睫,於是紛紛趕往禮部,大理寺的人才得以進入醫館。

然後他們被自己蠢哭,考生都跑了,他們找誰去?

醫館留了幾十個受傷不宜亂動的,大理寺還真找到跟馮姓考生同一個房間的,可考生之間都有三不問原則,即不問家世,錢財,跟過往,他們只寫詩作詞做策論。

馮姓考生是書呆子,鮮少與人交往,一天到晚拿著書,秉燭已經不是第一次,拼房的說過幾次也就不了了之了。

李姓魁首倒是口若懸河愛結交,奈何一房多人被燒傷,有兩個意識還算清醒,但也沒問出什麼。

等他們離開,蘇禾才回後院休息。

這一天,往返皇城內外的官員眾多,皇帝面色極差,朝臣皆提心吊膽。

大理寺卿、京兆尹等官員夾緊屁股,低頭垂首連大氣都不敢喘。

聽完陳述,皇帝太陽穴突突跳,“所以你們查了大半天,只查出這場火災是個意外?”

大理寺卿跟京兆尹互望一眼,誰也不敢吭聲,最終還是皇帝點名,“盧寺卿,是意外嗎?”

大理寺卿向前半步,“皇上,經過對悅福來掌櫃等一干人的審訊,這次火災是他們管理疏忽所致,但已經排除故意擲火的嫌疑,而且經過走訪調查,這段時間客棧附近並沒有可疑之人出現,大理寺翻遍火災現場也沒有找到人為擲火的證據。至於馮李兩位考生,從跟他們相熟的考生口供來看,兩人並沒有異常之處,不過臣已經派人去他們老家調查,路途太過遙遠需要時日。”

所有能查的都沒問題,但皇帝不是三歲小兒,他很清楚這事絕對有問題。

“前有梁安侯世子的手被燙傷,如今悅福來失火,很多考生的官憑跟路引丟失,眾多優秀學子重傷無法赴考,你們告訴朕這是意外?”

這哪是意外,分明是要斷國之命脈。要不是天子威嚴,皇帝想把御案掀了。

兩人心都吊在嗓子眼上,悅福來混亂不堪,那麼多人擠在副仄的房間,生活習性各不相同,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很大。

當然,如果這不是意外,那做局者實在太高明瞭。

早朝延遲到下午,京都五品官員均已進宮,皇帝揮手讓他們退下,“朕給你們半個月,案子若是查不清楚,你們的烏紗帽也不用戴了。”

等他們離開,皇帝召來暗衛,“近來清樂侯可有異常?”

暗衛如實稟報,“清樂侯府除了日常採買,以及清樂侯夫人往返醫館,並無可疑之處。”

皇帝頭痛,這事若不是清樂侯乾的,還有可能是誰?

他稍作思慮,又道:“敬王跟晉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