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毒癮漸退,晉王的精神稍微恢復了些,“他這麼大口氣敢要一成稅糧,不知是何絕世妙計?”

徐縣令這才確定,敢情剛才自己說了大半天,王爺一個字都沒聽進去。

重新再說一次,這不揭了王爺的短麼?

徐縣令頓時來主意,“下官此次前來,還帶了樣東西,請王爺移步。”

晉王不知他玩什麼把戲,不過之前的消極不抗災是氣話,皇帝聖旨已下,他哪敢真的抗旨。既然徐縣令送上門來,且看看他的辦法再說。

口說無憑,徐縣令出發時也帶了鴨子跟蝗蟲,他如法炮製雷先生的妙計,當著晉王的面餵鴨子。

晉王起初還覺得徐縣令是異想天開,可是當他看到鴨子的吃蝗肚量時,不由詫異萬分。

“即使如此,不過是螳臂擋車而已,滅蝗根本是妄談。”綏州產糧不假,但並不盛產鴨子,一時間要如何找到足以消滅百年蝗災的鴨子。

“王爺,雷先生治理岷江魚患,儘快恢復生態的辦法之一,就包括了養鴨。”事到如今,徐縣令不得不佩服雷先生的先見之明,“現在的岷江,已經有兩萬多隻鴨子。按每隻鴨每天吃兩百蝗蟲來算,一天可以消滅四百萬只蝗蟲。如果治蝗策可行,雷先生有辦法在短期內讓鴨群翻翻,何愁吃不完蝗蟲?”

儘管晉王仍覺得天方夜譚,但這件事已經成功引起他的興趣。一天消滅千萬只蝗蟲,聽著也挺有意思的。

徐縣令不僅帶了鴨子跟蝗蟲,他還帶了地圖過來。

他將地圖徐徐展開,將雷先生的計策跟話語,一字不差照搬過來,“王爺,保住綏州就是保住閔朝,到時不僅綏州的百姓感謝你,連全國百姓都會大讚王爺的絕妙治蝗策。這功績,無論在哪朝哪代,都會載入史冊的,皇上必然會對王爺刮目相看。試問這千秋功績除了你,還能有誰?”

為了說服晉王抗災,徐縣令破了自己的底,跟老五有樣學樣,朝晉王狂吹彩虹屁。

前面說再多,晉王都無動於衷,一個被廢的太子,百姓讚譽再多又如何?只有這最後的兩句話,戳中了他的心坎。

他現在的處境,就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治蝗策真能粉碎敬王的陰謀,讓父皇對他刮目相看,他願意一試。

閔朝的稅糧佔四成,其中二成歸封地藩王。晉王坐擁綏州,他現在什麼都缺,唯獨不缺糧食。

如果一成稅糧能換來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那有何不可呢?

“治蝗策成功與否還兩說,但你似乎對雷先生特別推崇,竟然敢替他打包票了。”

晉王有試探之意,徐縣令汗顏,忙道:“王爺,雷先生確實是個高人,在很多方面都有獨到的智慧跟見解。此人胃口是大了些,但他只拿自己該得的那份,其他的絕不伸手,而且處事詳盡周道。”

怕晉王誤會,徐縣令趕緊將治魚期間發生的事悉數相告。

“如此說來,姓雷的還真是個人才。”晉王若有所思,稍微思慮才道:“茲事體大,且容本王慎重考慮一下,你先回去吧,有訊息我會派人知會你。”

徐縣令著急也沒有用,只能按住性子先行告退。

蝗蟲不等人,希望晉王能早做決斷。

徐縣令前腳剛走,晉王轉頭就吩咐府吏,“去市場查查。”

府吏匆匆外出,很快就回來,“稟王爺,外面基本找不到鴨子。奴才跟幾個鴨販打聽,說他們的鴨子早在兩個月前就有人來收了。尤其是最近半個月,賣的價錢都不低。不僅是咱們這,連附近的州縣也缺鴨子。”

這就有意思了,難道姓雷的早在兩個月前就預測到會有蝗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