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七星打了結巴,抬手撓了撓頭,尷尬的笑了笑,“在下才疏學淺,只是以一武夫身份,被選進的南鎮撫司,平日總在外地捉賊,古籍記得不熟,讓眾位見笑了。”

聽到此處,楊拓目光不覺轉暗,緩緩背過身,望著那賭黑乎乎的銅牆,喟然嘆道:“先祖雖曾榮耀一時,但畢竟沒能護得全身,二百多年後的今天,鮮少人知,也是正常。”

雲西這才聽出一些門道。

原來這個楊憲不僅是左丞相,還有著特務頭子的出身,又想到朱元璋時代廣殺官員,估計也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楊家後人此時的謹慎小心,估計就是因為楊憲的機密身份與最後落罪不得善終的下場。

“楊大人,您不必感懷,古今多少功名成就,雖說都是為流芳千古,後人傳唱,但卻不僅為此,只要能對子孫後世,有所影響,就是最大的銘記。”雲南也似有些感慨,視線慢慢的放遠,似乎已經穿過面前的銅牆,進入了浩渺的時空隧道。

“楊左丞的工藝本領,本就是密不外傳的。後人不多知,也是自然。我們雲家能夠得知,也是因為推官世家的關系。楊左丞在我大明未開過時,就已擔任檢校,往來敵陣,探聽訊息,刑訊拷問,立功無數,由此才一舉登上左丞之高位。對於機關刑具,可謂十分精通。雲家身為推官世家,對於這些歷史自然也有口耳相傳。所以,綜合上述所有方面,屬下才推測出了,楊家先人,就是楊左丞。”

雲西也聽得有些入神。

其實以她對雲南的瞭解,這種在她聽來明顯避重就輕的話,對一個人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好評價。

那個楊憲又是特務頭子,又精通刑訊逼供,一聽就是來俊臣式的酷吏人物。

但是雲南看問題又從來很客觀,再惡劣的名人,他都能看到那人身上之所以成名的優點。

面對楊家後人,他應該講的都是楊憲好的一面。

雲南雖然正直,從來不會阿諛奉承人,也從來不會說假話,但是會尊重人別人的感受,會避重就輕。

但這並是說雲南虛偽,相反,雲南這樣其實是一種很有智慧的正直。

那種當著別人的面,一通直言不諱的數落別人家族史的行為,本質上,只是想要彰顯自己有多麼全知,除了表露出自己的虛榮愚蠢,引起對方反感不滿,為做事增加阻力,一點益處都沒有。

果然,聽了雲南這一番話,楊拓落寞的情緒緩和了些,戒備之意也放下許多。他一笑說道:“許多年前的事了,不提也罷。如今楊氏蒙難,還要仰仗諸位!”

唐七星又望了一眼那面矮牆,笑著說道,“上一次已經失手了,這一次,他盜九天不來則以,要是敢來,唐某人一定全力擒住他,之後早日回京述職,楊大人這邊也可安枕無憂了!”

雲西面上雖然一片平靜,只是默默的聽著眾人有一搭沒一搭的談話,視線卻始終在密室裡來回逡巡。

畢竟這不是一個令人可以全然放下防備,舒心聊天的場合。

楊拓也轉過身,黯然的視線再度望向那堵漆黑的金屬矮牆,喟然長嘆一聲,“但願如此吧···”

未想他話音未落,就聽得李儒驟然一聲驚叫:“唐緹騎!您怎麼了?!”

眾人皆是一驚,趕緊朝唐七星看去,眼前一幕卻令每個人都在瞬間炸起了全身汗毛!

------題外話------

我是小注腳哈哈on_n)o哈哈~

楊憲170),本名楊畢,字希武,太原陽曲今山西太原)人。明朝初年大臣,屬浙東集團劉基)。元末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克建康今南京市),他投奔居幕府,掌文書。常出使張士誠、方國珍,因辦事幹練,為朱元璋親信。洪武元年1368年)任中書參知政事,二年遷左丞。他任中書省執政時,專決省事,罷去舊吏,更用親信,殺侍禦史劉炳、彈劾左丞汪廣洋。後李善長劾其“放肆為奸事”,被朱元璋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