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人調皮地說。

大家都笑起來。

七七一聽樂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都開一個月了,這下面農村的步子卻一點也邁不開。

“隊長叔,這辦法真心不錯。你還是沒領會上面的意思,說不定,明年我們全國都得這樣辦。”

七七不敢直說,明年我們清水縣也學全國的樣子,都學安徽小崗包產到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但這話,她現在還不好說。

“集——體名,私——人——幹。”

別看夏遠志嘴說話不利索,但腦子依然好使。畢竟是老牌醫科大學生,立馬想到這樣一個好辦法。

可是,他說出來了,大家卻一頭霧水,沒聽明白。

“我家老頭子是說。”

相伴了幾十年,夏婆婆最是瞭解自家老頭子了,忙替老頭子翻譯,

“用集體的名義,讓私人幹活,這樣步子也邁了,完成了上面的任務,同時也不致於邁得太大,犯錯誤,而且還讓村民得了實惠。”

“我也想有個這樣的法,兩面都落好,可是,具體用啥法子,誰也沒見過啊?”

隊長一攤手。

得,這話還是等於白說。

“大家都想想,有沒有這樣的法子?”

年輕人湊一起,老年人湊一起,大家各自都說出了自己的意見。

每當一個主意被提出來,立馬有人反對。

總之,主意倒是有一大堆,可沒有一個可行的。

“我倒是有一個這樣的法子,就是不知當講不當講?”

七七沉思著。

“這有啥不能講的,他們這些法子都不行。你是首長夫人,經見地總比我們這些鄉下人多,你提的意見,一準比我們好。你說。”